這位不到30歲的年輕藝術家,受到臺灣1930與1960年代藝術與文學領域的影響甚深,並決定以感性編寫與理性整合的方式挖掘歷史。本次以旅美臺灣作家於梨華的著作《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為背景,找出棕櫚在不同時期的臺灣有何象徵的改變。並在作品內加入水路、溯溪、捷運車廂與外來居民等線索,進而衍伸出移動與移民間的思考問題。而他更將移民、自然性以及現代性間,以鬼魅形式揉合成其視覺敘事的方式。他作為一位編寫者,一位說故事的人,旁觀著2015年的臺北。
谷公館:臺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1號4樓之2
展期:2016年5月21日至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