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是藝術家。」郭彥甫曾經覺得藝術家是「太夢幻」的行業,但真正義無反顧地進入藝術領域後,他才發現,藝術家不僅只是一個職業,更是把「思維」凝結在畫布上的性格,「所以,我不只是在畫畫,我是在過生活。」
坐在畫廊的一角,郭彥甫侃侃而談他的新作—我稱之為「進化版2.0」的行李箱畫作(們),「從2015年畫到現在,我大概畫了45張左右,我在裡面發現,我畫的其實不只是行李箱,我畫的是人,我呈現的是一個個的人,他或她生活的狀態、時間的凝結。」「行李箱」呈現的是人與物品、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人的行李箱代表的是使用這個行李箱的人的個性,他/她怎麼用這個行李箱,裡面要放什麼東西,再再都呈現出他的思維、他的想法,以及他的生活與節奏,「其實,畫作也是另類的鏡子,呈現的是創作者與觀看者的連結與關係。」
話說的很哲學,這也是郭彥甫的另一種「自我介紹」,「我喜歡觀察,觀察人的生活、人的樣子,社會的氛圍,以及我自己的生命體驗。」的確,人永遠挖掘不完的東西,就是內心的想望,而創作就是一個面對自己與觀者的橋樑,告訴你「我是誰」,「對我來說,作畫就是在寫日記,我在記載我的生活、我的思考,以及我的心理狀態。」郭彥甫覺得,創作是透過畫作為一種媒介,讓觀者面對「畫面」時產生與自己相關的想像,「我的年紀基本上應該無法從創作上讓觀者獲得啟發,我只是誠實地把我在思考的事情放入畫面。」郭彥甫自認為他所創作出的畫面並不只是「一幅畫」而已,從觀畫中你可能覺得他幼稚或是不夠成熟,但他覺得畫作的畫面就是誠實的量體,告訴觀者自己的想像,「基本上當創作完成時,作者即已死,所有的觸動都是觀看者的生命體驗,與作品直接的觸動,這是最好玩的地方。」
他畫的行李箱,其實代表的都是他身邊所認識的人,「我不會照著拍下來的照片一筆一筆地畫,這是一種寫意,我想把行李箱(可能)擁有者的氣質畫出來。」當創作不是只是純粹把圖像寫實地呈現,帶有更多的潛意識進入創作中,它才有被觀看的必要,也才有思考與討論的價值。45幅行李箱作品中,郭彥甫從單純的行李箱(「有點像IG一樣把行李箱攤開的作品。」他自己如此評價自己的早期作品)慢慢把人、空間與環境擺進去,透過色彩、線條的堆疊,誠實地展現那個時間的凝結,「你會慢慢覺得整個作品是有互動的,畫框是一個框,行李箱也是一個框,在框架中,你會找到這個人的位置在哪裡,這個行李箱(可能的)擁有者所重視的是什麼。」
有人說郭彥甫的作品很「鮮豔」,但他自己說他的作品色彩很多,但並不「豔」(「你知道那個差別在哪齁!」他給了個很「哲學家」的表情),「一幅畫裡面,我想像的是整個畫面會呈現的感受,我希望所有的元素都很平衡的呈現,沒有過於凸顯或隱藏的角色。」不刻意去「刻畫」作品的細節(「那就過於匠氣了。」),如何「露出」與「收回」的拿捏是郭彥甫創作時自認為最需要掌握分寸的地方,「我寧願『拙』一點,不炫技才能真實透露真心。」他說他喜歡梵谷的作品,那是有年紀的人透過自己的經歷與歷練所產生的思考與想望,「年輕時我覺得掌握顏色是對於顏色的熟悉,但年歲漸長,我才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掌握』兩個字其實是對於顏色的敏感感受,那是需要生命歷練的。」現在的他,懂得在創作時必要的鋪陳,「不管色彩、構圖怎麼變,主幹永遠萬變不離其宗。」對郭彥甫來說,創作要說服他人前(「其實我也沒有想說服他人啦!」),最先要說服的是創作者自己,「我要知道我自己在幹嘛,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創作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最有趣的地方,其實是「你如果真的成長了,你會知道的」,而這些成長,會從自己的「畫面」中,慢慢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