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郭思婷一起進行拍攝工作、訪談是一件十分痛快的事情─她對這次準備的造型幾乎來者不拒,從她未曾嘗試的金色洋裝到一見傾心的全套紅色西裝,或是一頭率性油頭到搭配黑色禮服的婉約髮型,讓我們看到以往少見、多變又帶有復古風味的郭思婷;在面對任何提問,她更是直言不諱,沒打算有一絲矯揉隱瞞,就如同她在訪談中說到的,「我說話不會有言外之意,你聽到的就是我想講的。」其所言不假,不管面對的人是誰,她所表現出的都是同一個郭思婷。
究竟郭思婷真正的模樣為何?得先將時光稍微往回推些說起─彼時,郭思婷在美國攻讀學位,並留在紐約做了幾分採購的工作;後來回到臺灣,運用過去於Bergdorf Goodman百貨的工作經驗,為新光三越帶來些新氣象。期間因為結婚、生子的歷程而短暫回歸家庭;不過,她可沒打算放棄在職場大展身手的機會,在幾年前再次回到新光三越,並擔任時尚總監一職。
在坐下來正式進行訪問前,隨口問起她為何回到臺灣這些年間,接受採訪及登上封面人物的次數屈指可數?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提問,郭思婷有些意外,接著便帶著微笑說道,「我也不是這麼有趣,也沒那麼戲劇性,就是默默在過生活的人。如果不是為了工作或是宣布什麼請大家關注的事情,我個人沒有特別喜歡拍照。」這番話可不是大部分受訪者可能會有的回答,不過也從一開始便顯現出她直率性格。

於是,我們達成協議--在這次的訪談中,不替她冠上那些過往被媒體無限消費及渲染的名號,與其將她包裝成一個世俗眼光中的「名媛」形象,不如專注於她「時尚產業工作者」的角色,寫出真實的她。果不其然,當她聊起自己與時尚之間的淵源、整個產業因數位化而有所改變,甚至自己怎麼從旅行中獲取靈感,看見接下來的趨勢等;或是雖然脫離採購工作已久,但描述起過往到秀場挑選產品、為模特兒試鏡或是做下一季趨勢預估時的樣子,那般侃侃而談,在在反映著她如何熱愛著時尚。這一小時的訪談讓人聽得入迷,更不時跟著點頭稱道。聊產業從來都不一定是無聊的事情,尤其這是時尚產業,也尤其論述的人充滿由衷的愛。
聽郭思婷聊時尚過癮,聽她分享旅行經驗更是令人彷彿身歷其境。因為本就愛旅行,也受惠於工作,她有機會探訪許多城市。她能將在巴黎街道上的一段散步或是在公園喝一杯咖啡的時間,視為絕佳享受;也能走進各地的傳統市場,看見深具歷史色彩的時代感;她更曾步入歷史悠久的古堡,就近地細細品嘗舊時的精湛工藝。或許你可以從這些旅行經驗與以下的訪談內容發現,其實她並不如自己所言是個「沒那麼有趣」的人,或甚至有更多故事等待被細細挖掘。
回臺灣後,妳經歷了從職場回歸家庭,後來決定再重返職場的關鍵是?
我從來就沒有不工作過!研究所畢業後,我就留在紐約工作,第一份工作就在百貨公司。對我來說,沒工作是非常態,工作是常態。我是一個沒辦法停止的人,會一直想要知道新的東西、一直想要往前進。當你成為媽媽後,等於開拓自己另一個方面的事業,而工作可以讓自己跟其它成人有些對話、知道社會上發生什麼事情,我覺得能看到的面向多一點。
我很幸運,因為工作時間是彈性的,可以一邊照顧孩子,對職業婦女來說是非常棒的。很感謝我的老闆給了我這個機會。畢竟身為媽媽,有些事情是非要媽媽親手做不可的,所以我還滿享受人生現在這個階段。
有哪些事情是妳身為一個媽媽必須要親手做的?
小孩看醫生一定要親自帶,還要自己上菜市場買菜、知道他們吃的食物是什麼,我也很享受在週末接送孩子去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課程─應該是說我非常愛小孩,但身為一個女人,我又無法完全放棄過往,工作一直都是我人生中的一部分,若沒有它,我的人生會是有缺陷的。那3年完全只當媽媽的日子中,有很多適應的過程,我也有一些自我探索,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我學習到更多。

回歸擔任新光三越的時尚總監後,所涉及的工作層面包含哪些?
除了有些老闆認為適合我、指派給我的機動性工作外,常態性的工作就是我要決定新光三越每年春秋的時尚趨勢,得先把我拿到的關於時尚的知識變成簡單的介紹,再發到全省。我現在也很努力做Instagram,雖然還很小,但希望能把整個新光三越盡量能數位化。這些當然不是我一個人進行,因為老闆還是握有比較大的決策權。
我們現在也有很棒的App,你可以把所有消費點數都累積在裡面,根本不需要帶著貴賓卡,甚至可以將所有的消費禮卷都存在手機裡;最近也開網路美妝購物平台Beauty Stage。我們一直都在嘗試很多新的東西,我相當興奮,也樂觀其成。
關於近來的時尚圈,妳有什麼觀察?
過去15年來,時尚圈的生態改變非常大,已經不是以春夏秋冬的方式在循環,步伐變得非常快,趨勢起跟落也是,為什麼?因為社交媒體。所有人都在關注社交媒體,它已經超越很多傳統的行銷手法。也因此,商品要不停變動,不可能一樣東西賣一季,每3個禮拜就要改變商品,就像快速時尚一樣,要有譁眾取寵的效果,否則顧客會沒有新鮮感。這跟我過去熟悉的時尚完全不一樣。這沒有什麼好或不好,這就是世界走動的腳步。除非你是非常用功的人,否則稍微沒跟上,就會被遠遠拋到後頭。
這樣子的轉變與觀察妳是否有將其對應在工作上?網路是否也影響了實體通路?
網路的竄起,的確影響了實體通路的生意。在美國,現在可以在Amazon訂到任何東西,連出門都不必,還可以退貨,所以實體通路對偏遠地區的人已經是非必要了,那裡有很多百貨都關了。臺灣畢竟是個島國,整個地理環境跟美國不盡相同,但無可厚非,實體的確受到影響。但我們能夠非常有彈性,那種有趣吸睛的程度、實際的體驗是網路無法給予的。像是快閃店、假日的街道氛圍,或者是現在信義新天地A11樓上有劇場,這些已經變成一個全感官的體驗,不只是購物,而是感受生活。我覺得這是實體賣場該做的事情,否則馬上就沒競爭力了。
現在很多大的品牌也都面臨倒閉,因為他們適應不了市場的變動,無法短時間內產生那麼多商品,也害怕喪失品牌的基因。以最近有很大問題的美國品牌J. Crew為例,面對要不要跟隨新潮及運動風的趨勢,我相信他們也很害怕。它已經卸任的前老闆Mickey Drexler已經掌管這個品牌20年,他為什麼要辭職下台?他跟我一樣,受過正統的採購訓練。採購若要看接下來的趨勢,得看前一年的銷售,然後按照品項分析,預測下一季需要多少貨,預估得愈精準,你就是愈好的採購。
但我曾讀到一篇文章說,現在已經不能在用那樣的思維來看待時尚,因為實在太快了,你用去年的數據真的抓得準嗎?或是傳統的精品品牌是否還能維持在同樣的層級?現在有太多社交媒體,大家接收資訊的速度非常快,在網路上看時非常新鮮,但真正到店上,已經遲了,因為大家已經看過了。這會改變整個零售的生態,不管對做零售或時尚的人來說,這是個省思,也是警訊。

那麼妳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為何?
VIP的管理。過去十年來,新光三越一直在擴張、開店,顧客含括的類型也非常多種。現在,我們想針對各種不同的客人,量身訂做他們喜歡的東西。把服務更精緻化、讓每個人的消費經驗更為個人化是現在全體工作人員在努力的部分。
不管是在餐飲、家居或是時尚圈裡,個人化似乎變成是種趨勢。
現在所有事情都個人化了。我前不久剛從巴黎回來,那時在我最喜歡的百貨Bon Marché裡面看到有幾個攤子,是專門幫顧客畫包包的街頭藝術家。我當場就買了一個包包,讓藝術家在包上做畫,上面寫了我的名字「Stephanie」,並畫上一隻頑皮豹。假設我現在對一個包有點膩了,又不想賣,就寧願它變得不一樣。不僅他們這樣做,Dolce & Gabbana也曾這樣做,現在要求的就是個人化以及與別人不一樣。
每次妳在旅行中看到這些有趣的想法,就會帶回並運用在自己的工作上嗎?
當然,我的眼睛永遠是飢餓的!如果真的很喜歡時尚的人,會永遠對任何事情感到好奇,不停想看新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驅使時尚一直前進,也為什麼社群軟體加速整個產業循環的原因。例如現在最新的趨勢是非洲的布料。因為有很多幫助非洲國家的慈善組織發現,與其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釣竿,所以就開始開發他們的布料。當地的圖騰跟全世界都不一樣,很生動。我相信接下來這個趨勢即將到來,許多時尚設計師也會開始使用非洲的布料。另外,我覺得未來時尚將會有個大改變─以後大家在花錢之前,會先思考一下。因為快速製造(時尚),對地球來說其實是個很大的負擔,你不能假裝自己不知道全球暖化這件事情。
妳已經開始在實踐這個想法了嗎?
是的,我開始整理衣櫥,也愈來愈覺得自己需要的東西很少,但需要它很好;要很喜歡且會用很久的,我才會購買。其實我很久以前就開始買Vintage,它是本來就存在的東西,沒有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聽起來很曲高和寡,但我真的相信這件事情。
妳喜歡時尚這件事情是從小養成的嗎?
我覺得自己是半路出家。我本來到紐約是去念文學,打算未來要當教授的,我還曾在佳士得做過古董字畫拍賣,後來到了Donna Karen實習才做出興趣。曾有人問我該怎麼選擇工作,我告訴他們,「你要在自己有能力時做很多不同的打工或是實習,不停地做,就會找到自己喜歡的。」我不能說工作永遠是快樂的,但有興趣至少會快樂一點。畢業後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時,老闆就說他很喜歡我的履歷,又有時尚、又有藝術。

既然這麼喜歡時尚,妳可曾想過自創品牌或是代理品牌進臺灣?
做採購的人,對於自創品牌或是代理品牌真的是一點幻想也沒有,看到衣服想到的就是:「到時候過季庫存怎麼辦?」因為這是個事業,不應該輕易投入;而且臺灣市場很小,我喜歡的東西很小眾,也不覺得別人會喜歡,所以從來沒想過。你要做什麼都好,但記得就是要做個很專業的人;即便你現在沒有很專業,就多用功。我很尊敬那些人--開壽司店,一輩子就只當壽司師傅;我也曾在日本看過一對夫妻,就只做木作玩具。
那妳現在最想要做好的事情是什麼?
就想把VIP服務做好;以個人來說,我想要把現在的角色以及正在做的每件事情做好。每天都很努力,但偶爾做些挑戰自己的事情,例如這次拍攝《Prestige》的封面(笑)。
作為一個喜歡旅行的人,有沒有什麼景點是妳到一個地方旅行時,一定會探訪的?
小時候的旅行就會想要什麼都看到,但現在就會把行程抓得很鬆,像這一次去巴黎,因為去過很多次了,所以就沒有行程,那裡很美,就算在公園坐上一整天都是享受。有次去米蘭也是走到當地的住宅區,看當地的人在買什麼,不只有衣服,食衣住行我都喜歡看,傳統市場是一定要去看看的。我最喜歡去有當地朋友的地方,他們會知道當地哪裡好玩。
換個角度,如果是妳的外國朋友來到臺灣,妳會推薦他們什麼祕密景點?
因為我很喜歡歷史,所以故宮絕對是一定要的,那的藏品都是世界級的。另外一個就是迪化街,因為我外公是從迪化街發跡的,最早是一間布店裡面最小的學徒。那也是臺灣以前最繁華的地方,當時船隻都是要從那邊進出,有很多歷史跟故事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前幾年我在那裡碰到一個老阿嬤,他們家以前在那開大藥房,在我外公還是學徒時還會去那找他們的少爺玩。這些故事都是我自己去迪化街挖來的,因為以前的人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然後我們要怎麼感謝他們,這對我來說才是有趣的。
PHOTOGRAPHY KENNY YANG
STYLING YIJEN CHIOU
MAKE UP WEI-TI LIN
HAIR WIND HUANG @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