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讓父母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增加了,作為父母,必須以更開放的心胸來與孩子相處。自認為「嚴格」、「不溺愛」的媽媽張心妍,與很有自我主張的小女兒Ona像朋友一般地相處,用自己以身作則的態度做孩子的鏡子,期待孩子能不吝表達自己,更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見到剛梳化完成的媽媽,張心妍的小女兒、5歲的Ona立即飛奔向前,一邊跟媽媽「討抱抱」,一邊興奮地分享今天在外面的所見所聞。Ona是很有自我主張的小女孩,換好衣服後坐上梳妝台,立刻問髮妝師「我今天可以編辮子嗎?」絲毫不見怯場;而在拍攝時,Ona也相當有自己的主見(「我想這樣坐!」在遊樂器材裡,Ona跟攝影師這樣說),觀景窗中的她相當配合攝影師的指示與媽媽互動,相當具有「專業」架勢,也因為如此,拍攝作業比我們預期的計畫迅速許多。
「其實,我覺得2020的改變,對我們來說不見得是不好的。」過去一放假就與家人一同出國的張心妍說,自己與家人因為Covid-19被「鎖」在台灣的這一年,反而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認識屬於自己生長的環境,「這一年,我們走過台灣很多地方,不但欣賞大自然的美妙,間接的好處,則是讓大家減少了使用3C的習慣。」接觸大自然的確是很有趣的體驗,張心妍也發現,兩個孩子竟然在這樣的環境中自在地徜徉:「她們喜歡這樣跑跑跑,給她們一顆球、一顆泡泡,似乎就可以玩得很盡興、很開心。」
面對Covid-19,張心妍覺得這反而是對孩子的機會教育:「我們告訴孩子,這跟感冒不一樣,要更注意保護自己與他人。」她帶著孩子回家就洗手、換衣服,更注重清潔,而孩子也跟著學習,甚至會提醒媽媽,不可以忘記:「因為我告訴她們,如果家裡任何人一不小心感染到了,我們大家可能要分開很長的ㄧ段時間,所以注意自己的行為,不但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她說,她也會趁著這些機會,跟孩子們討論環境的反思:「其實我們常常思考,到底是我們給大自然多少的危害,才造成大自然這樣的反撲?」所以即便你無法阻擋已經被破壞的環境,也開始必須想辦法避免對環境的再度傷害,「不要再濫用環境資源,這是我們必須讓孩子體會『負責任』的態度。」
負責任這件事,張心妍也讓孩子們在生活上清楚體會,「我不會要求孩子們上才藝班,如果她們想學,我會讓她們再深思熟慮一下,再做決定。」像Ona曾經想跟姊姊一樣學鋼琴,張心妍要她去多考慮一個月,先跟著姊姊試著練習(「玩一下試試看!」),確定這真的是自己想學的再進行下一步,「我希望她們做了決定,竟要義無反顧的持續學習,不可以無緣無故地就說要放棄。」張心妍覺得,不管是學習什麼才藝,在某個階段總會遇到挑戰,她期望孩子們可以面對這些挑戰不逃避,也希望她們在克服了這些挑戰後,找到屬於學習的樂趣,「我希望孩子在學習時,不應該只是『快樂學習』,而是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張心妍說,這是一種對自己決定負責的態度,他希望孩子可以在生活中不斷學習,也持續成長。
問張心妍在孩子身上最大的收穫,她笑了:「學到『以身作則』的重要性。」曾經有一次,她在車上用手機處理事情,結果被Ona糾正:「媽媽,在車上不可以滑手機!」她立刻跟Ona道歉:「對不起!謝謝妳提醒媽媽!」笑說自己是不吝於道歉的媽媽,張心妍說自己與孩子的相處就是這樣像朋友一般無話不聊,卻又彼此尊重:「我覺得家長就是孩子的鏡子,你希望你的孩子未來是什麼樣,自己就必須先把自己做好。」她謝謝家人的相互支持,讓孩子能在這樣複雜快速的環境中安然成長,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塑造出屬於自己的獨立人格。
問她對於2021的展望,張心妍笑了:「只希望她們可以平安健康地長大!」在現況多變的社會環境下,這樣的願望簡單而清晰,這或許也是父母們對孩子的期待,雖然簡單,但也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