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才有希望;讓我們脆弱的,也讓我們偉大。在脆弱的時刻,我們找到自己的力量!」
剛拿到這本2019年1月再版的暢銷書,定睛一看,便看到書封右上方的slogan,言簡意賅地傳遞出整本書想帶給讀者的初衷。讓人很好奇,在截然不同的人生階段裡,是否也會有脆弱的時刻?帶著想要解開心中疑惑的心,期待為心裡最柔軟的脆弱一面,找到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小時候的我們,曾經覺得自己很行,是全世界最棒的人物,可是,人生卻是充滿著不確定性,而我們的能力也並非完美無瑕,這是讓我們感到脆弱的真正原因。很多人,脆弱當頭,會選擇龜縮逃避。那如果鼓起勇氣去面對呢?
布芮尼.布朗告訴我們,千萬別小看脆弱的力量!因為,在脆弱的當下,反而能激發人性最強大的力量。為什麼我們會脆弱?正是因為人生充滿許多情境題,比如:在團隊中提出創意時,會害怕被否定;想要創業,會擔心血本無歸。這種深怕失敗、怕被看不起,怕自己不夠格的脆弱和恐懼,正是阻礙組織和社會進步的力量。
台藝大傳播學院院長朱全斌也表示,在職場上,「脆弱」是個不太受歡迎的形容詞,因為它很容易被理解為軟弱、退縮及不耐操。然而,花了12年時間來研究脆弱的布芮尼.布朗卻告訴我們,脆弱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質,也是創造力與情感的核心,我們不但不該否定它的存在,反而還要正面擁抱它。
事實上,自以為是、發怒、恐懼等個性與行為的背後根本原因,正是脆弱,當布芮尼從脆弱角度觀察自戀時,她看到的是「害怕淪為平庸的自卑」,擔心沒有存在感、不受歡迎、缺乏歸屬感、缺乏使命感,原因是因為自己不夠特別。舉一個因自戀衍伸的偏差世界觀-「我在臉書或Instagram上得到多少人按『讚』,就代表我這個人有多少價值。」
那為什麼有人會「永不知足」呢?布朗尼說,我們之所以感到不滿足,是因為我們就活在不滿足的世界裡。Scarce這個詞,來自古諾曼法語scars,意指「數量有限」(約西元1300年),從安全感、愛、金錢到資源,大家都覺得數量有限,覺得自己欠缺。因此,我們花大量的時間計算我們擁有什麼、想要什麼、沒有什麼,還有別人擁有什麼、需要什麼、想要什麼。在這種永不間斷的評估和比較令人沮喪,畢竟我們就是活在一個「數量有限」的社會裡,偏偏又愛拿大眾媒體塑造的完美版本和自己做比較,也會拿當年做比較,好像自己無時無刻都必須過得很好,才算真正的人生。
你害怕嗎?
布芮尼想表達的是,脆弱絕對不是軟弱,走出舒適圈、展現脆弱需要承擔風險和不確定性,反倒是一種無限大的勇氣。脆弱,其實是一種更具有前瞻性的價值觀。
脆弱的力量
作者: 布芮尼.布朗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馬可孛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