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廷,近幾年不論是在戲劇與電影演出的表現都相當亮眼,他可以是《花甲男孩轉大人》裡的癡情台客,可以是《火神的眼淚》中性格剛烈正直的消防員,更可以是《陽光普照》中緊迫盯人情勒家屬的流氓,以及警匪喜劇《詭扯》中喜感十足的脫序黑警。劉冠廷飾演的是你我身邊常見的典型人物,但在他的詮釋之下每個角色往往都顯得鮮活無比。劉冠廷告訴我們他是帶著「叛逆思維」在演戲,來聽聽劉冠廷與PRESTIGE聊他的「叛逆思維」和他的演員方法論。
Words: Mick Wu Photography: Hung Yi Hsieh Photography Assistant: Answer Chen Fashion Director: Cheng Han Yu Styling: Lambert Zhang Make Up: Soven Ho Hair: Dustin Lin
我們與劉冠廷的對話從他這次受卡地亞之邀前往瑞士參與Watches and Wonders鐘錶展開始,劉冠廷除了參與錶展外,他同時也參觀了位於拉夏德芳(La Chaux-de-Fonds)的卡地亞腕錶工作坊與卡地亞藝術大師工坊。他說這次是第一次去瑞士,也藉由參觀製錶工坊的機會,第一次見識到一支腕錶是如何從無到有的製作過程。「我知道製作一支像卡地亞這樣精密的腕錶,過程絕對是相當複雜的,但真正親眼見識到時,又對其細膩分工流程驚豔不已,每位製錶師都專注在其專業領域上。」
這邊談論所及是卡地亞腕錶工作坊,接著劉冠廷就敘述他前往另一間工坊─卡地亞藝術大師工坊參觀的心得感想。「卡地亞藝術大師工坊製作的是擁有更為珍稀珍貴工藝的腕錶,在藝術大師工坊中所運用的是來自於傳統甚至是近乎失傳的工藝。藝術大師工坊在製作珍稀腕錶之餘,更大的使命是透過製錶來保存與傳承傳統工藝,甚至是以當代全新風貌呈現傳統工藝。光是保存工藝就是一件費心與偉大的事,卡地亞藝術大師工坊更讓傳統工藝擁有 了全新的生命力。」
劉冠廷也分享了他參與製錶工坊的一些有趣互動體驗,例如他要試著在一整盒燒製完成的指針中憑判斷力挑出燒製不完美的瑕疵品。「以及也可以點選工坊裡的大型觸控螢幕,觸控螢幕上會出現許多關於製錶流程的問答題目,可以讓參觀者以趣味互動的方式瞭解卡地亞的製錶流程。」劉冠廷跟我們開玩笑說:「全都答對的話會獲得一只卡地亞腕錶嗎?」

劉冠廷曾在2021年因為《詭扯》中的精湛演出獲頒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上台領獎發表得獎感言時就曾表示自己很愛講笑話,但卻沒想到會因為講笑話而站上頒獎台。從這邊就看得出他的言詞幽默。在戲中,劉冠廷會是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裡性格正直剛烈的消防員,會是電影《同學麥娜絲》裡的講話結巴的紙紮店老闆,會是《陽光普照》中不斷尾隨家屬情勒家屬的流氓,更會是讓他一舉成名、成為眾人目光焦點的《花甲男孩轉大人》中的癡情台客鄭花明,而《詭扯》中充滿黑色幽默喜感的黑警,更讓劉冠廷獲得第二座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項,以及第23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男配角獎。不管飾演的角色如何多元,我們與劉冠廷訪問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他親切、活潑、充滿陽光大男孩的個性。
“金馬獎的確是肯定,但最重要的是回歸到根本,我到底喜不喜歡演戲?依然擁有熱情嗎?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們問他為何想要演戲當演員?有什麼可以分享的初衷嗎?他說在升學壓力與尚不知未來方向的情況下,去一間國立大學,然後「戲劇系」聽起來也不錯吧。然後演戲似乎就是戲劇系未來的出路,便因此踏上演員之路。
《花甲男孩轉大人》的鄭花明與《陽光普照》裡的菜頭讓他分別獲得金鐘獎與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項,前者是一位癡情台客,後者是充滿情勒與壓迫感逼人的流氓,我們問這兩個演出會是他擔任演員之路上的小高點、轉折點甚至是高光時刻嗎?首先劉冠廷告訴我們《花甲男孩轉大人》裡鄭花明這個角色對他來說的確是一個事業上的轉折點,的確更多人因為其中的演出而認識了他。「《花甲》之後的確有蠻多台客與社會邊緣人的角色找上我。而金馬獎的確是肯定,但我依然是我,我會有的問題依舊還是存在,最重要的是回歸到根本,我到底喜不喜歡演戲?我依然對演戲擁有熱情嗎?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首先我們問對於一直接演類似的角色─好比台客與社會邊緣人─會感到厭倦嗎?「我不排斥接演相似類型的角色,即便是相似的角色,每個要呈現的面貌都是多元且複雜的,我更在意的是想要透過角色表達什麼?有沒有表達出與他人不同的面向。例如飾演《陽光普照》裡的菜頭,我要找出劇烈陽光照耀下所產生出的那道如深淵般的黑暗陰影。」接著,我們將話題轉到演戲與演員詮釋角色之上,想了解他詮釋角色的方法,以及假若所飾演的角色離個人經驗很遠的話,又會是如何詮釋?
“我常會對飾演的角色處於不滿足狀態,我總會覺得「這樣演就夠了嗎,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劉冠廷在此表現出他的「叛逆思維」,他說他會試著去跳脫框架,畫出一條全新屬於自己的表演界線,好比他告訴我們讀完劇本後,對角色的詮釋不會僅止於劇本上的刻劃,他會去思索與揣摩角色更多的可能性。劉冠廷說,這其實有好有壞,有時如此逼迫自己也是挺痛苦的,「每次都想說順順的演就好了,幹嘛要這樣折磨自己。我想我的叛逆有時是出自於對於人的好奇,就是因為出於這份好奇,讓我特別喜歡去觀察人。以及我常會對要飾演的角色 處於不滿足狀態,我總會覺得『這樣演就夠了嗎,有沒有其他可能性?』因此我會去鑽研角色,看有沒有挖掘出別人看不到之處。有時我也會對一些理所當然的事提出質疑。」
劉冠廷說他的演出能量多來自個人過往經驗,「我對角色的詮釋絕非來自天馬行空的想像,我是把我看過什麼,感受過什麼,甚至是聽過什麼,全部都放入角色裡。這樣會讓我比較踏實。」

我們問身為演員有沒有一件他認為最重要的事?「要好玩,面對角色要有像是在玩的心態。以及把『自己』放掉。好比可能相對有了一些知名度後,會很容易給自己包袱把自己定型,認為自己該是某種樣子。這是你對自己的想像,跟你要飾演的角色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不要把對自己的投射帶進角色裡。」
“未來想要扮演像周星馳《賭聖》 那樣擁有超能力的角色,或是扮演孫悟空演出古裝神話劇。”
我們問假如沒有當演員的話,有想過自己會擔任怎麼樣的職業嗎?「物理治療師,可以減輕他人身上酸痛,這種感覺很好。」或許這跟劉冠廷身為演員這件上有多所呼應之處,劉冠廷透過演戲傳達出的情感,能帶給看他演出的觀眾得到某種程度心靈上的慰藉。

接著我們將話題轉進有沒有偶像或者在表演上的對象,以及有沒有特別想合作的演員與想演出的劇本?劉冠廷說他很喜歡印度影帝阿米爾罕(Aamir Khan),而喜歡的原因是阿米爾罕曾說過他希望透過戲劇的力量,來對印度的傳統制度帶來改變。至於想要合作的演員很多,但第一個在他腦海中跳出的名字是周星馳。「最想合作的演員當然是周星馳。未來想要嘗試扮演像周星馳《賭聖》那樣擁有超能力的角色,或是扮演孫悟空演出古裝神話劇。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做不到,扮演具備超能力的角色能讓我恣意揮灑想像力。」
“如果不當演員的話,我會想當物理治療師,可以減輕他人身上酸痛,這種感覺很好。”
最後,我們與劉冠廷聊到私底下的興趣是什麼?他思索了一陣子後說是打籃球,一項對他而言荒廢了一陣子的運動,或者精確地說籃球對他而言不單只是運動,而更是他另一項曾經的熱情所在。我們的這題問題勾起了他看完《灌籃高手》動畫電影後的一段體悟。「我國中時熱愛籃球,每節下課都會衝出教室外去打籃球,在那時從沒想過不打籃球會是什麼樣子。看了《灌籃高手》後我就突然問自己我怎麼現在不打籃球了,為什麼?是什麼改變了我?我還記得演出《陽光普照》時期,跑去看我從屏東北上來參與業餘籃球賽的朋友比賽,他出了社會至今仍舊維持打籃球習慣,我看那位朋友打球時,一邊看著我就流眼淚了,心中一股感動情緒湧上。」在此我們希望劉冠廷能重拾對籃球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