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會以演什麼像什麼作為評判一名演員演技是否到位的標準,張震不只如此,張震更為深層,他說親身投入是他的演戲哲學。
PRODUCTION/TEXT MICK WU STYLING STEPHANIE TANG STYLING ASSISTANT AILING TSAI PHOTOGRAPHY OCEAN CHEN VIDEOGRAPHY YEN CHEN MAKE UP Ara Wu 吳羿蓉 @so easy studio HAIR Johnny Ho @hcculture
就好比眾人激賞他為飾演《緝魂》中癌末檢察官一角剃光頭與爆瘦12公斤,但對張震而言作為演員就該如此,唯有當你親身投入才代表你真正進入那個角色,如此在演出現場也會顯得自在。如此也說明了另一件關於張震的軼事,只要每拍完一部片,他都會學會一項新技能,《臥虎藏龍》中的騎馬與維吾爾族語,《吳清源》中的日語與圍棋,《一代宗師》中的八極拳甚至還拿了全中國一等獎。
接著我們與張震聊到了與楊德昌、李安、侯孝賢和王家衛的合作經驗,畢竟放諸華語乃至亞洲影壇也大概只有他這般的明星都能夠跟這些國際名導有合作機會。最後,我們再問他一個問題,會基於什麼原因接一部電影,他說劇本,電影的根本就是劇本,劇本好壞是騙不了人的,他說《緝魂》的劇本是第一個讓他看完一遍後立刻又看第二遍的劇本。

說起張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華語電影界最不可多得最難能可貴的演員之一。身為演員,他獲得了眾多教人喝采的專業成就,而更廣傳為佳話的是捕捉他面孔的,各個都是世界級一流的導演,張震演出的是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李安的《臥虎藏龍》、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侯孝賢的《最好的時光》,而且這些都還是每位國際大導演的重要電影作品。張震近來更是躍上國際好萊塢影壇,演出名導Denis Villeneuve執導的科幻史詩鉅作《沙丘》。此外近期更值得振奮的成就是,張震以台灣新銳導演程偉豪的科幻懸疑片《緝魂》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項,並且最終奪下最佳男主角獎項。
張震對入圍金馬獎是熟悉的,畢竟在1991年他14歲時初登大銀幕演出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時, 張震就以該片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爾後隨著年紀增長、演技與見識漸豐,張震也不斷地以《最好的時光》與《繡春刀》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肯定。但就拿獎這一刻,除了演技再度獲得肯定外,剛好離張震初次入圍金馬獎、初次踏上影壇正好30個年頭。
很多人都說我演《緝魂》減重12公斤付出很多,對我來講其實一點都不多,因為那就是演員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首先問張震一個回顧從影資歷的問題,假如有機會遇到30年前小時候剛踏出從影第一步的自己,會跟他講什麼話?有沒有一些對於未來演員之路的提點與建議?張震告訴我們,「面對表演、演員這個工作,我的態度是一樣的從沒有改變。這段路很漫長,中間有很多轉折點,也遇上很多貴人。對我來說,我就是在工作中不斷吸收與累積表演專業,找到屬於自己的表演方式。當然這一路上也要靠工作上遇到的夥伴幫忙協助累積表演經驗,包括遇過的導演、幕後工作夥伴、一起合作的演員。得不得獎是其次,至少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在表演這個領域找到自己最自在的表演方式。」
「如果讓我有機會遇到小時候的我,我會跟他說做就對了,想多沒有意義,很多事可遇不可求,特別是在演員這個行業更是。當然,如果當演員是為了拿獎的話,那是有一定的方法,但拿獎對我來說不是最重要的事,我對得獎沒那麼有慾望。我更渴望的是在表演的路上有所成長,對自己有所要求並且有進步空間。這是我給當演員的自己的期許。」

我們將話題轉到《緝魂》這部讓張震奪下影帝獎項的電影。只要是張震的影迷都會感覺出張震在這部片的表現與以往有很大的差異,首先張震為了飾演劇中癌末檢察官梁文超這個角色爆瘦12公斤,而且在演出時更是剃了光頭。當然只要是熟悉他的人都會知道,張震在每接一部戲時都會為了投入角色而學會 一項新技能,例如拍攝《臥虎藏龍》時他學會了騎馬跟維吾爾族語,拍攝《吳清源》時通曉日語與圍棋,拍攝《一代宗師》時在導演王家衛的督促下特地去學了八極拳甚至還拿到全中國八極拳比賽一等獎。以及並不是說張震只接演國際大導演的電影,而是他演出的電影部部都是國際名導之作,我們很好奇張震是如何開啟跟新銳導演程偉豪的合作契機,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接下《緝魂》男主角梁文超檢察官這個角色。
唯有當你親身投入就代表你正在進入這個角色,在演出現場也會感到自信自在。
張震首先先回答除了為戲爆瘦12公斤之外,在《緝魂》中詮釋梁文超檢察官還有哪些困難之處?「每個角色都有其困難處。應該這麼說,我自己的個性是越有難度越有挑戰性的角色就越想嘗試。關於變瘦,電腦動畫特效都可以辦得到,但唯有當你親身投入就代表你正在進入這個角色。維持出那樣跟劇中角色所要求的一樣的體態,在演出現場也會感到自信自在。」而對於張震一直以來為角色的付出,他在摘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項後,也在感言中提到「很多人都說我演《緝魂》減重12公斤付出很多,對我來講其實一點都不多,因為那就是演員應該做的事情。」
親身投入,說得好,我們常說演戲是要演什麼像什麼,但張震更深層,演戲對張震來說是要深究是要親身投入。但說起接下演出《緝魂》的契機,他是這麼回答的,「我很喜歡懸疑、推理類型的電影,我也很喜歡程偉豪導演的《目擊者》。程偉豪導演先託監製唐在揚把《緝魂》劇本交給我,我看完劇本後印象非常深刻,而且劇本看完後又馬上再看一次,這樣的情況對我來說相當少見。通常我看完一部劇本後會先消化一段時間然後才看第二次,《緝魂》的劇本是我馬上就看第二遍,當然可能跟裡頭的劇情與人物有很大的關係─劇情燒腦,角色多又複雜。我自己喜歡看偵探小說,因此推理類型的電影特別吸引我。而且主角梁文超檢察官的性格有很大的詮釋空間……等等因素讓我對《緝魂》產生莫大興趣。」

「於是我就開始與程偉豪導演聊劇本,在拍攝半年前就與導演聊《緝魂》裡的人物,也對主角梁文超檢察官做了多方設定,可以是充滿正義也可以是帶有暗黑色彩的檢察官,可詮釋的空間很大很有意思,最後我們決定以『暖男』形象來定調這個角色,這個過程對我來說是很有意思的。」
前面提到張震為戲練八極拳練到比賽拿到一等獎這事太有趣了,在話題轉進下一個主題前,我們再跟他多聊一會兒八極拳的事,為何會如此投入?畢竟《一代宗師》武術總顧問吳彬就曾稱讚他八極拳練得相當勤奮。「純粹是練出興趣。練習傳統武術要看到成果是很花時間的,我也不是性子急的,就慢慢練。在拍攝《一代宗師》時每天都會練拳,好幾個月的時間都是如此,時間久了就練出心得感受到好玩的地方。師父也會問你要不要參加比賽,參加比賽總不能 丟臉吧。」
外國人的觀念是Be yourself做自己,我把尤因醫生這個角色做好充足準備,到片場演出時保持開朗工作心態,整個拍攝過程下來都很舒服自在。
當然張震近期另一件最令人高興與振奮的事是他躍上好萊塢,參與演出名導Denis Villeneuve的科幻史詩鉅作《沙丘》,在片中他飾演受亞崔迪家族信任的御醫尤因醫生。我們很好奇張震是如何有機會參與這部片的演出,拍攝過程中是否有哪些令他印象深刻的好萊塢拍片工作模式,以及是否有為了飾演尤因醫生做了特別的功課呢?「我很喜歡Denis導演的電影,像科幻類型的《異星入境》(Arrival)、《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或者是犯罪類型的《怒火邊界》(Sicario)。我跟Denis導演是在坎城影展當評審時認識,我們一起看電影一起聊電影,頻率很對,那種聊得來的感覺就很明顯。坎城影展結束後半年,他Email給我尤因醫生這個角色。我也找了《沙丘》小說來讀,題材好,改編困難,在拍攝上也極具挑戰性。當然我也很希望能有機會與好萊塢頂尖團隊合作,因此我就開始準備《沙丘》拍攝工作。」
「戲份雖然有限,但對我來說卻是相當迷人的工作經驗。我很喜歡Denis導演的工作方式,他不一定會完全照腳本拍攝,演員到現場後他會讓演員先排戲,他跟攝影師會在旁邊觀察,當演員彼此間戲走的順,出現默契時,他才會最終確定該怎麼拍。這就給了演員很大的表演空間,演員想要怎麼演都可以在排戲時表達出來。我自己很喜歡這樣的表演狀態,在這樣的拍攝環境,演員是很幸福的,現場很安靜不會受打擾,而且拍片現場的場景又搭建得特別精美。」

我們當然還是不免俗的問了張震有沒有為了《沙丘》裡尤因醫生的角色而學習了新技能?他告訴我們拍攝《沙丘》就是打定了要觀摩學習,除了觀摩學習好萊塢頂尖團隊的工作方法外,他也很明確跟我們表示身處全是外國人工作環境下的跨文化工作體驗,「我的個性沒那麼外放,我一開始的想法是與外國人相處如果個性不夠外放的話可能會吃虧,可能比較不容易給人看到,但其實外國人的觀念是Be yourself做自己,我把尤因醫生這個角色做好充足準備,到片場演出時保持開朗工作心態,整個拍攝過程下來都很舒服自在。」
我們將話題轉回到演員這份職業上,我們問張震從影多年以來有沒有遇過什麼痛苦的狀況?「演員無時無刻都很痛苦。演員這個工作很特別,要隨時觀察人,觀察情緒,觀察自己的狀態。以前剛入行上表演課時,聽表演老師說演員要這個樣子時都很不相信。演員真的是過這樣的生活,比方說當我在吵架時,我會很想跳出來觀察我自己吵架的樣 子。這最直觀,我在吵架時的外在與內心情感是怎麼連結的。」說到這邊,張震開始釋放自己的肢體動作舉另外一個例子,「我現在哭了,趕快給我一 個鏡子,我想看我哭的樣子。」張震一邊說一邊做出跟旁人要鏡子的動作,「這就是演員該做的功課,隨時提醒自己這些事情,有時其實還滿討人厭的。」
電影的根本就是劇本,劇本是不會騙人,我絕對是因為喜歡劇本而接演一部電影。
最後,我們請張震分別用一句話來形容楊德昌、李安、侯孝賢與王家衛,畢竟放諸華語乃至亞洲影壇少有明星能有如此傳奇機會。「每個導演的個性都不一樣,這部份看電影就知道。不一樣的地方很難形容,但要講出共通點很容易─專業並且充滿熱情,人生都投注在電影上。我接觸楊導時年紀還小,很多都是後來從他人口中來理解楊導,楊導對劇本的要求很高,把劇本研究到透徹才開始拍。侯導也是對劇本很熟,但侯導把劇本擺在心理,給演員看的是滿隨性的部份。王家衛與侯導類似,王家衛是編劇出身,他當然對劇本熟悉。所以,電影的根本就是劇本,劇本是不會騙人,我絕對是因為喜歡劇本而接演一部電影。拍電影是要與所有工作人員共同相處一段時間,如果不喜歡那個劇本還出現在片場,相信久了心中那股排斥感受也是難以壓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