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楊祐寧出道已經二十年了,參演過這麼多影視作品,大家對楊祐寧可能有些固定的「既定印象」,而他可以亦莊亦諧的詮釋不同的角色,其實也讓每個人對楊祐寧的印象,也有些不同;但就是因為他收放自如的態度,不但創造了栩栩如生、稜角分明的角色詮釋,而楊祐寧也在透過這些角色說這些故事的過程中,創造出具有深度且具有哲學性的人生態度與價值觀。
PRODUCTION/TEXT GERSHWIN CHANG STYLING AILING TSAI STYLING ASSISTANT ANTINNA KUO PHOTOGRAPHY TRIANGLE YANG VIDEOGRAPHY YEN CHEN MAKE UP 黃之妍 HAIR @driven.by @isiahzin
我一直記得2016年在《寒戰II》中的楊祐寧。他所詮釋的臥底警員何國正,在與警對峙時隔著玻璃門與梁家輝所飾演的前警務處副處長林文彬對望的那一刻,那眼神的交換其實就讓你知道,楊祐寧這幾年的演技真的愈發深刻,用一個眼神似乎就可以代替千言萬語,進入角色的情緒與所處的情境當中。的確,在我們眼中,楊祐寧在這六年中的表現是愈發亮眼,而楊祐寧自己也有感知,覺得自身所處的六年歲月,其實也造就了他的變化與成長:「應該可以說這幾年應該算是我人生最劇烈變化的一段時間,我接觸了很多不一樣的工作、不一樣類型的角色,還有有各種各類不同的片型與合作團隊,尤其是現在自己身份的轉變,也可以說是很大的成長與變化。」這個身份,楊祐寧指的是自己成家(還有了一個女兒)、立業(也開始嘗試製作人的角色),在人生的路途中,楊祐寧的確在嘗試成為一個「收放自如」的男人。

「收放自如」這四個字,似乎可以說是楊祐寧近幾年作品的最佳詮釋。這個詞有兩個層面的意義—首先代表的是他面對的多元角色與不一樣類型的故事,他必須要透過演技與情緒的堆疊,創造屬於角色的立體感與層次;此外,在超過二十年的演藝生涯中,他吸收了不少經驗,也體驗了不同的工作方式,在「吸取」養分的同時,也逐漸「內化」成為屬於自己的智慧,從而「分享」給與自己一同工作的團隊夥伴們,「我喜歡這樣的『收』與『放』,這是一個演藝工作者必須面對的課題;我們的工作其實很需要這樣的『對話』,因為演戲這個過程除了是消耗自己的能量外,同時其實也在吸收一些他人經驗累積的精華,我們工作的時候,某一方面也是把我們過去累積的經驗持續地投入,讓大家能因此獲益,另一方面,你也會吸收到你以前沒有接觸到的面向與環節,這其實是很過癮的。」
說這一段的原因,是因為楊祐寧在去年開始參與《接招吧!製作人》的製作工作,從幕前到幕後都深刻地積極參與,讓他雖然一方面又更忙碌,卻同時也更在戲劇領域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悠遊角落:「因為這齣戲除了在拍攝時,除了我必須在演技上花很多時間來揣摩角色外,也參與到包括劇本與後製作上面各個層面的考量,尤其是面對各種不同突發事件乃至於危機,其實從中學習到很多處理問題的經驗。」問他參與製作中滿足的最大成就感是什麼,楊祐寧深深吸了一口氣,說話也變慢了,似乎是在深思熟慮後才給出的答案:「我覺得,面對問題、處理問題乃至於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是蠻讓人有成就感的。」因為一齣戲並非依靠少數一、兩個人就能成事,而是必須多數人群策群力才有機會圓滿地完成的工作,所以身為製作團隊一員,你要想的事情就真的就比較多,也必須比較周延;像經歷這次covid-19疫情的過程,楊祐寧其實在也在之前的劇組經歷到因疫情而產生的不少狀況,也從中經歷了劇組如何因應變化所安排的相關措施,讓他在之後進入《接招吧!製作人》的製作團隊時,就是少數已有因應疫情經驗的「學長」了,自然可以稍微展現那個「指揮若定」的架勢:「有一點那種『現學現賣』的感覺,其實也蠻好玩的。」楊祐寧說,就是因爲自己在之前學習到相關經驗,而後在一個「需要你」的地方去充分發揮,這其實就是蠻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了。
屬於大男孩的純真
聊這一段的內容似乎有點嚴肅,但其實現場的氣氛卻是相當輕鬆的,這是來自於楊祐寧的開朗笑聲與不時天外飛來一筆的獨特觀點。當我們在拍攝數位影音時,編輯問楊祐寧:「你私底下的個性也是這樣幽默開朗嗎?」他的回答有一些跳Tone:「自己一個人獨處的狀況下如果還是幽默的,那其實有點詭異耶!」這樣的回答可能讓人有點傻眼,但楊祐寧的「本性」,其實也在言談間,充分地展露了那個屬於「大男孩」的一面。

對,就是大男孩,我一直覺得楊祐寧在成熟的世界觀中,還是有那個純真大男孩的一面,這樣的純真,也是屬於他「收放自如」的一個視角。他說自己私底下也是比較喜歡跟大家玩在一起的個性,「比如說鬧一鬧自己太太,玩一玩自己小孩這樣。」(「其實是整小孩吧!」經紀人在旁邊插入一句,全場笑翻,尤其是楊祐寧本人)我發現楊祐寧在「大男孩」上身時,說話就開始不那麼「句句斟酌」,而且會用很台式的「這樣」作為自己說話的語助詞結尾,其實有些有趣。這,其實也與楊祐寧的生活態度有些關係,就像說問起他為什麼決定會開始每年要跑一場鐵人三項,他的回答也讓人出乎意料:「其實就是一群男生喝醉了互相打賭,每個人把對方的信用卡拿過來幫對方刷卡報名,就這樣(笑)。」
又是以「這樣」結尾,而且還用「完全沒有想要『突破自己』的意思存在」來作為自身初衷的詮釋,真有點讓人跌破眼鏡。不過,就這樣(又是「這樣」)一群男生,找到了一個可以「聚在一起」的理由,(「而且很健康,這件事老婆也不太會講話這樣。」還是「這樣」結尾,讓人不禁失笑),的確也是一群大男生會做的傻事:「不過就當我們開始參與鐵人三項以後,我們的老婆好像都覺得我們似乎加入了一個『邪教』,因為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聊天,聊到老婆們都很不耐煩,覺得『你們到底有什麼好聊的?』」楊祐寧笑說,這樣一群男生在聊天時,大概百分之九十的部分都在講垃圾話,「可是垃圾話就會讓人覺得…很舒服。」用「嘖」的一聲作為這個結論的語助詞,楊祐寧說的是活靈活現:「在訓練的時候,我們會互相『拉』對方練習,但其實我們根本不會有去『鼓勵』對方的動作,我們永遠都在相互吐槽。」他笑說這一群哥兒們永遠都是一些沒太多建設性的互虧調侃,但卻有一種「一群人完成一件事」的感動:「不管這件事是大事,還是無聊的事。」當然,這是一種放鬆,也是一種另類的堅持,楊祐寧說這樣的聚會其實會讓自己有更多的動力,讓自己一年可以參與一次競技:「因為如果能夠一年完成一次,也代表你維持了一年、持續運動與健身的狀態,我覺得這樣就很ok了。」如果有動力讓自己一整年都很「在乎地」去運動,這樣的確是很好的過程,對楊祐寧來說,這也是一種學習,或許也是工作與生活間的另一種「收放自如」。
問起私下的生活,楊祐寧又笑了。自稱是「戶外型」的他,在日常生活的規劃上,其實相當簡單,如果在沒有工作的狀態,他更希望能貼近生活(「所以,能愈平常就愈好。」),來創造一個最自然的狀態:「我覺得平常生活就『很日常』、『很平常』就好。」也不是說在家裡就要有什麼儀式感,楊祐寧說自己在家裡,如果今天想要做什麼,可能就跟老婆一起做個菜,不想動就點個外賣,「這就是我『平常生活』的樣貌。」笑說自己很知足,楊祐寧每天的狀態其實很規律:「通常看天氣,」如果天氣好,大概很早就一個人跑去戶外玩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事,「有朋友約騎車就騎車,狀況好一點的話我可能會去衝浪。」然後,回家就玩小孩、陪小孩,可能帶她出去騎腳踏車,或者是陪她過一個另類的「兩人世界」。不過,楊祐寧跟我說,他每天唯一固定的事,其實是晚上哄小孩睡覺,「這是我最珍惜的事情。」然後,大概晚上九點半、十點,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晚一點就跟老婆一起看個電影、影集,就是最「平常」的一天,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但就是很滿足的感覺:「好好過生活,才有辦法把演員這個工作做好。」用心過自己的生活,也不用說真的每天都很有計畫或收穫,很正常地「該幹嘛就幹嘛」,其實就很好。
完全的全心投入
現階段的自己,楊祐寧說當然就是把自身「演員」的工作做好,問他如果重來一次,會不會再次走上演藝圈這條路?楊祐寧的「會!」回答的很快,也很堅定。問他什麼時候發現自己很喜歡演戲?他給我的答案也相當「身歷其境」:「我發現不管我個人喜不喜歡這個角色、劇本或劇組,或者在我自己的私領域裡面不管是開心、難過還是生氣,但當『Action!』的時候,那幾秒鐘我是完全忘記自己是楊祐寧,完全的全心投入,不會去想起身為楊祐寧的其他事情,完全不會。」即便是自己不喜歡的故事與角色,或者是因為個人的情緒面臨可能非常不開心的狀態,但在那一剎那,楊祐寧自己就沈浸在這個故事的情境裡:「這一刻是我自己發現『我還是很喜歡演戲』的情緒吧。」他笑說雖然在「Cut!」之後,就會回到楊祐寧本人的身份:「那個楊祐寧可能還是會有『我好想休息、不想工作喲!』這樣的想法,但走進角色,在體驗另一個人生的過程,其實是很過癮的。」
很多人說楊祐寧詮釋的角色相當多元,但他卻覺得面對每一個角色,其實都是「一以貫之」的:「一般大眾看到我詮釋的角色時,一開始會被我的角色的『職業』所限制住,但我不覺得一個角色其實並不應該被某一個職業給限制住。」每一個人其實都能透過他的「個性」去展現他的獨特性,楊祐寧說這是他在角色上所做的功課,而這,是「想像力」可以發揮的部分,「例如說,我在這個角色中看到了『散漫』,那我就會去想這個人的『散漫』要用什麼表情、態度來呈現;如果他應該是個『反社會人格』,那這樣的個性的『反』是取笑、憤怒還是其他,其實都有不同的想像與詮釋。」用不同的角度來詮釋這個「人」想要表達的態度,楊祐寧說他對每個角色在意的是「人」的觀點,在看一個故事時,閱聽人重視的還是屬於「個性」的詮釋,楊祐寧對角色的著墨,還是由內而外的想像。
他說,自己經歷的每一個角色,其實他都可以講出屬於角色的個人故事,因為每一個角色的詮釋對我來說都是很深刻的經歷:「尤其是在詮釋他的那個當下。」可以說每一個角色的歷練,在楊祐寧的人生過程中都扮演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即便可能有些角色在一個作品上面的篇幅並沒有這麼大,但回頭看,楊祐寧覺得每個作品其實在某些層面上,都會給自己的人生有深刻的經歷與養分,讓他可以成就一些事情,「我覺得對我來說,我對每個角色的印象的深刻的『點』,除了來自劇情設定之外,每一個『它』都賦予了我的生活經驗中,更多的意義與成長,而且在扮演它的當下,也同時是經歷了屬於角色的人生,這些體驗都無法複製,是屬於我自己的深刻。」
在這個當下,我突然有一股衝動,有一點半開玩笑式地調侃楊祐寧,問他經歷了這二十多年的演藝生涯,是否覺得自己真的「紅」了?他的「有呀!」的答案給的很快,但同樣很跳 Tone,我知道他get到我要鬧他的情境:「之前我在家裡裝潢時,那個裝潢的老闆看到我,說『你是那個楊祐寧齁!』『那我可以可以拍照嗎?』『可以可以可以!』,我也會問他們『那可以打折嗎?』『可以可以可以!』」大笑聲中,楊祐寧開玩笑地形容自己「身為名人的感覺,其實還是蠻過癮的。」這絕對是屬於大男孩的「惡搞」答案,但接下來那句「但最愛的,還是演戲。」我相信這才是身為演員的楊祐寧的「真心話」,說真的,連回答都「收放自如」,其實這樣的他,有點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