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敬驊是一顆耀眼的新星,你很難不把目光焦點放在他身上。曾敬驊主演的《返校》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兩部電影票房皆創下破億紀錄,對於出道才短短幾年就有如此好成績,曾敬驊說他只是那個比較幸運站在幕前的人,電影的好成績與創下的榮耀應該要與幕後的工作人員一起共享。
PRODUCTION/TEXT MICK WU STYLING MADAME YO、STEPHANIE TANG STYLING ASSISTANCE AILING TSAI PHOTOGRAPHY PAUL CHEN FILM DIRECTOR JIM CH、BARRY JEN VIDEO PRODUCTION AUH STUDIO MAKE UP KEI LIU HAIR @DRIVEN.BY、@ISIAHZIN SPECIAL THANKS TO 誠品行旅
曾敬驊雖然對幕前的演員工作成績感到謙虛,但他對演員工作專業本質的付出可是認真與深刻,而且更跳脫過往成功角色類型的框架限制。好比他告訴我們為了飾演新劇《逆局》中的病態角色,他逼迫自己在冬天裡天天洗冷水澡以揣摩角色享受痛苦的病態人格。我們問他從影至今哪場戲印象最深刻,他說《刻在》讓他體會到對手戲演員的眼神是有力量的,讓他知道角色不只是活在劇本裡,而是會活生生地出現在拍片現場對自己產生情緒影響。「因此我很看重演出現場的情緒,情緒上來了我會毫不保留讓這些能量釋放出去。」他說,這就是追求表演上的坦承。

台灣新生代演員曾敬驊擁有出眾的外型, 他更是擁有台灣影壇近年來難得一見的獨特明星氣息,眉宇之間盡是散發著吸引眾人目光的魅 力。曾敬驊不只是外型俊美出眾,他的演技更是深刻動人,而且參與演出的電影更是有驚人的票房成績。曾敬驊在出道短短沒幾年就創下兩部演出電影票房成績雙雙破億紀錄,分別是《返校》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表現可說相當亮眼與令眾人感到驚豔。
《返校》與《刻在》兩部電影嚴格來說都觸及到較為深刻與沈重的議題,而且在演出角色方面更是充滿挑戰。《返校》講述的是在白色恐怖時期高中生籌組讀書會讀禁書的故事,《刻在》則是以懷舊又唯美的氛圍呈現出台灣八〇年代末期仍屬禁忌的同志愛情故事。曾敬驊在這兩部電影當中雖然都是飾演學生,看似相當類型化的角色,但由於電影時代背景與議題之故,得在演出上格外用心與努力,才能呈現出角色與電影劇情的深刻與轉折之處。曾敬驊在《返校》的演出也讓他獲得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與第22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的肯定。
「演《返校》時沒經驗很容易緊張,因此很多時候是要調適自己緊張的感覺。」
曾敬驊在一夕之間成為眾人的目光焦點,在幾年之內就擁有了很可能是許多演員得花半輩子才能得到的明星地位。我們很好奇曾敬驊是如何踏上演員之路,以及能適應目前的身分與地位嗎?同時在看似順遂與有幸運之神降臨的演員之路上,有沒有遇上挫折與挑戰以及付出外人所不知的努力?

首先,我們先從曾敬驊第一部主演的電影《返校》萬人海選試鏡說起。曾敬驊很坦白地說會成為《返校》的演員,很可能是因為剛接觸演員工作沒多久的那股青澀氣息而入選。「第 一階段海選通過後就進入到第二階段與導演面試,與導演面試時要試一場戲,當時就是很生疏,不太理解表演的狀況,可能符合了對魏仲廷這個角色的要求,那個角色要的單純特質。第三階段是上表演課,功課內容是把自己的真實故事寫成劇本然後再演出來,這個對我來說 相當順手。」
「我只是站在幕前的人,一部電影的完成乃至成功,是有很多幕後工作人員無法一起站在幕前享受的。」
這便是曾敬驊踏上演員之路最初始的起點。其實只要認識曾敬驊的人都會知道他大學念的是電影科系,不過他一開始的夢想是當導演而不是當演員。「我畢業後是想當導演的,但因為當導演要懂表演,因此無意間我就開始接觸表演。我放假時會去上表演課,然後積極去試鏡找演出機會,透過實際演出才能最真切感受到演員工作的內涵。然後就一個關卡一個關卡前進,最後爭取到《返校》試鏡與演出的機會。」

曾敬驊的演員之路是從積極爭取試鏡機會開始,而且他也告訴我們在準備演出《返校》的過程中看了大量的關於白色恐怖的文獻與紀錄片,並且向參與過讀書會的白色恐怖相關受害者做訪談聊天,聊在綠島的經歷,「藉由他們口述曾經經歷過的遭遇,來想像我所要詮釋的角色與存在的時代背景。」曾敬驊接著說起在演《返校》時剛當演員的青澀感,「那時還不太會走位,也不知道鏡頭在哪。口條也不好,很難拿捏自己肢體動作與聲音語氣大小,很多表演的缺陷都在那時展現出來。也沒見過如此大陣仗的演員團隊跟專業攝影器材。那時沒經驗很容易緊張,因此很多時候是要調適自己緊張的感覺。我便時時刻刻與導演密切交流自己的心理狀態。但也常會有『我到底在這裡幹嘛,這場戲我根本做不來』的感覺。所以我就告訴我自己要比其他演員提早到現場,給自己多些準備與適應調適的時間。」
「我為了《逆局》中的角色在冬天裡天天洗冷水澡,為的是要去揣摩角色那種痛苦到去享受痛苦的病態人格特質。」
我們接著問曾敬驊以前是否想過會有如此成功的成績,還適應目前的明星身分地位嗎?因為以演員來說他走紅的速度異常地快。曾敬驊說他在念電影系時完全沒想像過會走到幕前或是有現在這樣的成績,「其實我是感到很不可思議啦,我在當兵時甚至一直到前幾天都在思考這個問題,退伍後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該用怎樣的心態來面對我現在的狀況。該說什麼話,該怎樣呈現目前的『曾敬驊』。我離第一部拍的片已經有好幾年,但我到現在仍感覺自己是大學剛畢業的新鮮人,在劇組拍片時有時腦中都會浮現『曾敬驊你怎麼會在這裡?』這句話,然後我又會馬上給拉回當下現實狀況,『因為我現在在這裡工作啊』。我對一起演戲的前輩演員們到現在還是停留在在電視機前觀看他們演出的印象,甚至以前也從沒想過會與這些知名演員同台。」
「因為我念電影,我知道一些很資深的電影製片、美術設計等幕後工作人員,其實也都想過假如有機會遇到心目中欣賞的幕後工作人員時要對他們說些什麼話,但到了當下真的會很緊張很百感交集,然後就忘記了。我一直抱持感謝心態,我只是比較幸運,我只是站在幕前的人,一部電影的完成乃至成功,是有很多幕後工作人員無法一起站在幕前享受的。」成名後在日常生活上還有一個地方讓他不太適應。「像是朋友要約聚會,就算我不是主揪最要好的朋友,大家還是第一個先問我行程,這其實會讓我感到蠻尷尬的。」

從曾敬驊的言談中可以知道他是個謙虛的人,但畢竟身為票房破億的演員仍是事實,我們問《返校》與《刻在》的好成績會不會對接下來的演員之路形成障礙嗎?未來有打算接演哪些類型的角色?從曾敬驊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出他是真心喜愛演員這份職業,「我知道並不是每部電影都會賺錢,我覺得當演員是什麼戲都該試試看,什麼劇組都要待待看,大角色與小角色都要嘗試。就算角色比較小,但是我感興趣的有挑戰性的,我就會想嘗試。以及有一技之長型的角色,像是廚師、律師、運動員、音樂家、舞蹈家,我都很樂意嘗試,因為必須為了角色去長時間磨練與學習一樣技能,而這項技能學會了,往後的生活也有可能會受到影響。」曾敬驊還補充了一句有趣的話,「我很想演歷史劇跟科幻片,因為我對於已經發生但來不及參與的世界以及有各種可能性的未來充滿興趣。」
「我很想演歷史劇跟科幻片,因為我對於已經發生但來不及參與的世界以及有各種可能性的未來充滿興趣。」
接著我們轉進關於演員演出的專業話題,我們問他揣摩角色的方法是什麼,以及從影至今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是?如果要先總結曾敬驊的演戲方法的話,那會是完全從要飾演的角色的立場看事情,以及用心感受拍片現場當下氛圍並且徹底釋放當下情緒。曾敬驊說他很欣賞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雷米馬利克(Rami Malek)、湯姆希德斯頓(Tom Hiddleston)這些曾演過帶點灰色不那麼黑白分明的反派角色的演員,而這些都是因為與他近期在犯罪驚悚片《逆局》中突破以往風格嘗試帶有病態氣息的角色有關。「以《逆局》來說,我會去找尋與劇中角色人格症狀特質有關的資料來看,試圖從角色的觀點出發,從角色的立場想事情,並把這些融入自己的真實生活。到快開拍時會找大量相關影片來看,我甚至會做筆記,記錄我所蒐集到的資料可以分別在哪場戲派上用場。我為了《逆局》中的角色在冬天裡天天洗冷水澡,為的是要去揣摩角色那種痛苦到去享受痛苦的病態人格特質。」
「還有一點是我在演《刻在》時首次體會到跟對手戲演員眼神對上是會有力量,讓我感受到角色不只是在劇本裡,而是活生生地出現在你的眼前跟你講活生生的話,因而準備的與實際演出的會有差異。我認為拍片現場的感覺跟氣氛最重要,我是很看重現場感覺的人。因為也用要扮演的角色的立場生活了一陣子,我會把我在拍戲現場感受到的氣氛完全如實跟導演形容,也會跟對手演員形容,充分表達我自己的看法。如果是要表達憤怒,那股想要表達憤怒的表演慾上後我就會毫不保留地釋放出去。我認為這就是表演上求坦承。」
接著我們將話題轉向稍微軟性的議題,曾敬驊是宜蘭羅東人,我們請酷愛台灣小吃的他推薦一些在地人才知道的小吃美食,他推薦冬山喜互惠超市對面的蔥油餅、紅豆餅攤販,以及羅東火車站的大頭肉羹,還有只有在晚上營業,位於羅東市場、羅東博愛醫院旁的無名路邊攤。
最後,曾敬驊曾在一篇報導中說假如不當演員的話,現在的他可能會當個背包客在世界各地度假打工流浪,我們親口問他這是否屬實,他說的確如此,或者是想當警察或消防員,甚至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是想當考古學家,「因為我喜歡挑戰,因為我想當個能在社會上或世界各個角落第一眼看到事件發生的人。」從他的態度與回答就可以深知他是熱愛探索與冒險 的人,他的心底永遠存在到外頭闖蕩冒險的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