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主演並擔任總製作人的戲劇《華燈初上》獲得空前好成績。《華燈》開播前她曾與我們在訪談中聊到其中幾項創新與可能會創造口碑的元素─謀殺、懸疑與台灣日式酒店文化,這次林心如要獨家與PRESTIGE分享為何會選擇八〇年代台北條通日式酒店文化作為戲劇發展背景。此外只要是有追劇的戲迷們,都一定有感受到《華燈》每每釋放某某演員即將參與演出的消息都必定造成極大社群回響。林心如也與我們解釋,為何參與演出《華燈》的演員都可以是一時之選。最後,林心如與我們分享她轉型成為製作人的心路歷程,以及她對成功的影視製作人的定義。
PRODUCTION/TEXT MICK WU STYLING AILING TSAI STYLING ASSISTANT KATERINA CHENG PHOTOGRAPHY CHIANG MING SHIH VIDEOGRAPHY YEN CHEN MAKE UP YILI@YML.MAKEUP HAIR ETHAN YAO(FLUX COLLECTION)
相信近期只要說到林心如,所有人的話題一定都會圍繞在林心如主演以及製作的戲劇《華燈初上》。《華燈》獲得的好成績以及引起的矚目度可說盛況空前,自從在Netflix開播以來,引發的討論熱度與話題度都已經讓《華燈》成為一齣社會現象級的戲劇,包括引起⺠眾復古穿著打扮模仿風潮,提振台北市條通商圈商機等等,當然更包括在每季與每季間隔之間,不斷傳出某某影星也即將加入《華燈》宇宙參與演出,不斷引起一波波社群口碑高潮。
台灣已經很久沒有誕生一齣如此這般「現象級」的戲劇了。我們想問蘿絲媽媽(林心如在劇中的角色名字),對如此的盛況與回響有什麼想說的感想?以及當初在製作與演出時有預想到《華燈》會引發出如此之大的社會效應嗎?
首先林心如很開心與很感謝觀眾朋友的支持與對《華燈初上》的關注。「一開始在籌備與發想《華燈》時是沒有想像到會變成一部現象級的戲劇。一開始在籌備時的想法很單純,我們要籌備一部跳脫一般戀愛框架的戲劇,涉及到的題材可能是觀眾比較少關注的。」

相信所有人都知道,《華燈》是一齣以八〇年代台北條通日式酒店為舞台背景並且加入謀殺與懸疑元素的戲劇,但你可曾想過製作團隊為何會選擇如此的時代背景?林心如話峰一轉就給了我們答案。「會選擇以如此時代背景的條通為故事出發點,這多少跟我的個人情懷有關。八〇年代的條通就是我小時候的記憶,小時候媽媽帶我去過日式酒店,我對日式酒店的卡拉OK、吧台的樣子與形狀都留有一絲記憶。我也剛好一直住在南西商圈,所以常會在林森北路、六條通一帶出沒逛街吃東西。在跟編劇討論開發題材時,我就把酒店小姐的元素提出來,然後我跟編劇就很快有了共識。」
八〇年代的條通就是我小時候的記憶,小時候媽媽帶我去過日式酒店,我對日式酒店的卡拉OK、吧台的樣子與形狀都留有一絲記憶
接著林心如說從籌備《華燈》之初就對這齣戲很有信心,但會獲得如此廣泛回響成為現象級的戲劇則是完全沒有預想過的。「《華燈》的劇本籌劃了大概也有四、五年,製作過程用了相當多的心思,場景慢慢搭起來演員也慢慢找好後,我就越來越感到興奮。我們相信《華燈》絕對會是一齣好戲,以及我們加入了懸疑與謀殺元素,也相信會受到觀眾喜歡。我們對《華燈》是有信心的,但引起如此之大的熱度是我們始料未及的。」

林心如與我們分析了一些成功要素,以及從商業的觀點出發,這齣劇又具備哪些競爭優勢?她說劇是在某種程度天時地利人和的狀況下開拍,「開拍的時間點不是最好的時候,但這卻是最的好時機。開拍時是疫情剛開始嚴峻的時候,所有藝人的檔期都剛好能配合得上,所以才能找到這麼多棒的演員加入《華燈》團隊。以及題材特殊,結合懸疑、謀殺、愛情、黑道等元素,比較容易引起觀眾興趣。《華燈》確實是製作精良,劇情緊湊,每8集就丟出一個鉤子,讓觀眾很容易就一直接著看下去。要做一部受歡迎的劇最重要的是劇本一定要好,以及拍攝與選角是否用心,你拿出來的誠意觀眾是看得到的。」
我覺得《華燈》喚起了許多人對八〇年代條通的共同情懷,讓許多人重新回到他們記憶中的那個年代
我們曾看過一篇新聞採訪,劇中飾演花子的劉品言在採訪中來到條通出外景,在採訪中劉品言也不斷說條通的商家們都很感謝生意都因為這齣劇而提振。面對《華燈》的成功,我們很好奇有沒有對哪些粉絲與網友的留言與對劇的回饋印象最深刻、最感到窩心?首先林心如也提到《華燈》播出後到條通店家吃飯,真的也有餐廳老闆娘很高興地跟她說整條街的生意都因為這齣戲又熱絡了起來。
「很多人網友私訊給我,說《華燈》演到他們的心坎裡,寫的就是他們家的故事。同樣是來自單親家庭,同樣是家裡以前也是開酒店的,在酒店裡長大,在酒店裡等媽媽下班。我覺得更多的是喚起了許多人對八〇年代條通的共同情懷。《華燈》播出後,讓許多人重新回到他們記憶中的那個年代。」

林心如在前一個話題提到《華燈》誕生的時間點「不是最好時候,但卻是最好時機」,不是最好的時候指的是拍攝與開播的時間點都碰上疫情,「假如開播時沒有遇上疫情的話,我相信一定會有許多國外遊客來條通走「華燈初上」主題之旅。」
我們接下來把話題轉到擔任製作人上。其實眾所週知,林心如除了是演員外,另一個重要的身分便是戲劇製作人。《傾世皇妃》是她首度擔任製作人同時身兼女主角的作品,一上線便創下優酷觀看量最快破億的紀錄,並且讓林心如獲得兩項年度最佳製作人獎與一項年度最佳女演員獎。《16個夏天》這齣劇更是讓林心如獲得金鐘獎肯定,獲得了最佳戲劇節目獎、最佳女配角獎與最佳導演獎。而且該劇在播出後就創下無線台收視率破2、有線台收視率破1紀錄。
擔任製作人不單只是讓自己的演出受到觀眾喜愛,是要讓每一個演員都受到觀眾喜愛
我們很好奇林心如下一部作品的計畫是?近期是否有參與演出或是製作有趣的影視作品呢?以及身為製作人以及演員,對於未來分別有怎樣的規劃與想要面對的挑戰?林心如告訴我們九月時將會開拍一齣新劇,是家庭溫馨小品型,與《華燈》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劇種,會涉及到生死議題但卻是用輕鬆手法呈現。「由我擔任製作人,杜政哲編劇,《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的導演許肇任擔任導演,是一部以男生為主的戲。」

我們接著問林心如,為何除了擔任演員外會想要擔任製作人呢?是從什麼時候的什麼因素下決定想要當製作人?而當製作人對她而言其中的成就感與滿足是什麼呢?林心如告訴我們當演員可能會遇上許多自己無法控制的部份,好比演完後可能會遇到一直無法播出的情況,此外對於幕後製作的狀況可能也無法理解。「當製作人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拍攝的題材,跟想要的演員與導演合作。我一直都在戲劇製作的領域,轉型當製作人也算是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當初轉型當製作人時就覺得我也累積了二十幾年的工作經驗,應該是有能力勝任製作人的工作,我也很高興第一次製作戲劇時就遇上信任我的投資方。」
林心如也一直跟我們強調,當製作人雖然擁有較多的主控權,但相對地責任也就越重大,而且更重要的是獲得成功與成就感的來源不再是個人的表現,而是團隊共同的表現。她說演員的演技受到肯定受到喜愛,這對演員來說是擔任演員工作最大的榮耀。「擔任製作人的成就感來源是整部戲的成功,而不是個人的成功。不單只是讓自己的演出受到觀眾喜愛,是要讓每一個演員都受到觀眾喜愛。」
最後我們問林心如,如果有機會回到過去會想要回到生命中的哪個階段?有沒有想要改變什麼事或者對過去的自己說一句什麼話?林心如很肯定的告訴我們,現在是她最好的時候。她當然很感念每個階段的自己,都是那樣的認真與努力,不過現在的林心如,才正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