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對一般人來說,是有「氣質」的活動,但它,也是競技。圍棋的天地裡,它是戰場,行兵布陣、逐鹿中原、針鋒相對;它也是宇宙,黑白子所形成的「兩儀」可以衍生出陰陽五行、天文地理的變化無窮,人生哲學似乎也藏於其中。看黑嘉嘉下棋,有大開大闔之貌,彷彿在沙場征戰的高手,在揮灑自如的招式之外,更有冷靜理性的穩健氣質,與她在一般人眼中的美少女「甜美」面貌,有些對比,而這也與圍棋「內在」與「外在」的對比,相映成趣。這一次,PRESTIGE從黑嘉嘉的「弈」出發,從「內在」的角度觀察這位有十足內涵的圍棋高手,從圍棋的哲學探究她的生活風格,從「弈」中探「藝」,其實,也相當有趣。
PRODUCTION /TEXT GERSHWIN CHANG STYLING ALICE LIN、JENNY WU PHOTOGRAPHY SAM LAN FILM DIRECTOR JIM CH、BARRY JEN VIDEO PRODUCTION AUH STUDIO MAKE UP KAO YUAN YUA. HAIR JAMES FANG BY CHIC SHOCK. HAIR ASSISTANCE ERIC
黑嘉嘉的聲音相當甜美,舉手投足間,也讓人覺得她的氣質非凡,但,私底下的她也是如此嗎?聽到這樣的問題,黑嘉嘉笑得很開心:「我呀!應該是一個還……蠻……複雜的人吧!」雖然笑得開懷,但一開始仍用謹慎的語氣當成開場白來形容自己,似乎仍帶著那個屬於職業棋士的「小心翼翼」。這,是屬於黑嘉嘉的特有氣質。
黑嘉嘉用自己最熟悉的圍棋舉例(因為她覺得,自己跟圍棋這個棋戲有些雷同),圍棋是一種組合簡單(只有黑棋與白棋),但內在變化卻非常複雜的遊戲:「它對我來說,一直都是相當深奧的技藝。」連從六歲開始就浸淫其中的她都這樣形容這樣的棋藝,可見人用「千古無同局」來形容圍棋,確實有其道理,至於她自己呢?「雖然說我自己的內在,不一定能用『深奧』來形容,但應該也是十足難以理解的吧!」逐漸進入輕鬆狀態的黑嘉嘉,在銀鈴般的笑聲中,表情帶著一絲小女生的慧黠,跟她甜美的聲線,相映成趣。
「兩個靈魂」是黑嘉嘉形容自己個性的詞彙,相當傳神且有屬於自己個性的意境。雙子座的她,自認為這樣的「雙面人生」其實還挺有趣的:「下棋的時候,我應該可以說是是非常安靜的狀態;但脫離了圍棋世界,『安靜』這個詞彙,似乎跟我的距離有些遙遠!(笑)」自稱下棋時的自己擁有老靈魂,而且是個有「哲學家思維」的靈魂—下棋時的黑嘉嘉比較沉穩、比較冷靜,展現的是屬於她「理性」的那一面,而且因為因為不能隨便衝動用事(話沒說完,自己就笑開了),所以展現的也是理性冷靜的(也是在公眾面前被看到的);至於私底下的黑嘉嘉,就「灑脫」了許多,自認自己是相當「多變」的女生,黑嘉嘉展現了屬於她對很多事物「好奇」的一面:「我喜歡挑戰一些自己沒做過的事情,所以只要是讓我感到興奮的事,我都會很想要去嘗試看看。」
期待挑戰 熱衷嘗試
說到挑戰,黑嘉嘉的語氣中,開始帶著一絲興奮,音調也跟著高亢起來。問她有沒有一直想要體驗的挑戰,她的回答,可能會讓人出乎意料—她說自己喜歡戶外活動,年紀輕輕的她早已嘗試了高空彈跳與高空跳傘,近期的Wish List上名列第一的,是在紐西蘭皇后鎮那個世界最大的「峽谷盪鞦韆」:「我之前看到YouTube影片介紹那個刺激的盪鞦韆,就覺得『喔!我一定要去挑戰看看!』」語調中帶著一絲期待,黑嘉嘉對於這個想望的挑戰,展現出她的高度熱情,當前年年底看到這項體驗,就迫不急待、早早地(也很興奮地)把行程都安排、規劃好(「連住宿、機票都訂好,只等著時間到就要出發!」),但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初因Covid-19疫情爆發,黑嘉嘉一直等到最後一刻真的出不去了,只能無奈取消:「所以,這個挑戰,我會放在疫情結束後的『必做清單』的第一項吧!」
私底下頗為好動(跟她在大眾心目中的優雅形象完全不同)的她,面對2020開始的Covid-19疫情,一開始的確有些無法適應。她說,在疫情前每年包括圍棋比賽、活動或者其他的旅遊行程,大概都會飛出去超過20次,早已習慣了把「護照放在身邊」的生活,因為一年大概只有一半的時間在台灣,其他的時間都是在外面飛來飛去,黑嘉嘉早已變成空中飛人的生活型態,「甚至有一點像是把家裡當飯店住的概念(大笑)!」但2020這一年因為無法到處趴趴走,反而讓她有沉澱一下的機會,於是乎,黑嘉嘉重新整理自己因為空中飛人生活,而一直無法定心下來完成的計畫:「像我之前一直很想上日文課、健身課,就因為到處飛的旅程,讓時間變得很難安排,然後就讓這些計畫與課程一直處於被放棄的狀態(笑)。」因為有時課程才上沒多久,就因為不同的臨時因素必須一直請假、一直請假(重複兩次,黑嘉嘉用這樣的語氣告訴我們「計劃趕不上變化」的無奈),「當你要去調整這些課程的進度,就會覺得好麻煩,乾脆就不想上了!」但利用2020這「不得不」停下來的一年,黑嘉嘉總算可以很固定地排日文與健身課程,也讓自己總算達成一個「規劃很久、但卻無法達成」的目標:「這應該也算是豐收的一年,絕對是非常不一樣的人生旅程吧!(再次大笑)」

「學習」與「嘗試新事物」這兩件事,似乎是黑嘉嘉一直以來的人生課題,她自承自己一直是很喜歡吸收新知、學習的人,從閱讀、音樂、看影集等,都是她近一年來的嗜好。尤其最近開始重拾日文的學習,黑嘉嘉說自己最近都在「追」日劇:「我最近在看《東大特訓班》,剛看完第一季就迫不及待地在追第二季,因為整個故事還蠻吸引我的!」
話匣子一打開,黑嘉嘉回憶起她過去被訪問的記憶。很多人喜歡從「觀影」出發,她笑說很多訪問的開場白,都是用影集來跟她「破冰」:「最近這一年比較多的人會問我:『你有看過《后翼棄兵》嗎?』(大笑)」而這種「破冰」話題似乎是一脈相傳,黑嘉嘉回憶小時候的訪問,大家用的題目就是另一個台灣人的共同記憶:「你有看過《棋靈王》嗎?」或許這是來自於一般媒體不甚熟悉圍棋競技,利用這樣的開場白來打開訪談的序幕,還算是「有誠意」的吧!不過,黑嘉嘉也說自己真的是因為《棋靈王》才衍生出想要當職業棋士的念頭,因為在此之前她對職業棋士其實一知半解,只知道自己的老師是職業棋士,但職業棋士到底在做什麼,卻是看了這部卡通才稍微知其所以然:「所以《棋靈王》真的可以說是我的啟蒙啦!」
圍棋,的確是黑嘉嘉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問起圍棋對她的意義,她的回覆讓人印象深刻:「我覺得,圍棋應該可以說是我這一輩子最好的朋友。」黑嘉嘉說,圍棋給她最大的體悟,是教會她「捨」與「得」,不管是在棋盤或是人生。的確,人的欲望無窮,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你不可能什麼都要,所以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下必須要懂得如何去取捨,透過經驗去判斷哪些事情對現階段的自己來說是重要、或者是有意義的:「在下棋的時候也是一樣,因為你不可能每一顆棋子都要,所以你必須要懂得判斷,現在棋盤上哪顆棋子對你來說是相對重要,而哪些棋子是你在局勢上必須放棄的。」下一盤棋,每一個策略都是一種選擇,由於不可能通通兼顧,「為了避免顧此失彼,每一次的對弈,下棋的佈局與策略其實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學習。」
說到圍棋,黑嘉嘉的「老靈魂」又上身了,「因為在每一個不同的局面下,你的每一次佈局都必須隨著『勢』去調整;可能一開始下棋想要取實地,但因為局面的不斷變化,你必須去及時調整策略規劃,甚至是因應時局變化改變你的思考模式。」因為不可能從一開始決定策略後,你就堅定地直直到底地用同一套下完一局棋,隨著局面的不同,想法也需要隨局勢著變化而調整,「順勢而為」是黑嘉嘉在圍棋中得到的第一個領悟,「而它也在我的生活中,讓我獲益良多。」
面對自己 突破框架
職業棋士的生涯,的確在一般人眼中確實如迷霧一般,而黑嘉嘉的外顯的形象,又似乎讓這個角色創造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職業棋士、職業運動員與音樂家,其實他們的特質有點相似,因為我們都付出非常多的時間,努力地強化自己的能力,但這個部分其實是我們在背後下的苦工,不會展現在鎂光燈下的。」她笑說,一般人可能會覺得職業棋士的工作很「輕鬆」(「就是坐在那裡下棋就好了(笑)。」),但每一著棋的背後,其實來自於相當辛苦地學習,與不斷地付出所獲得的成績。黑嘉嘉說自己從15歲開始,每天大概就有10小時以上的圍棋訓練,「可能從早上九點開始一直到下午五點都是我的訓練課程,然後晚上吃完飯之後,還要花一些時間自我訓練或者做一些題目。」
不過,「辛苦」可能是職業棋士生活中其中一個面向,他們對於自我要求,面對更多的卻是屬於心理上的壓力,尤其是來自於「自我突破」的期待:「因為,最尷尬的狀況來自於『訓練』的時數與強度多寡,常常不見得會反映到你的成績上,這時你心裡的失落感,會被無限地放大。」有的時候,棋士付出了非常多時間與精力,努力地想要讓自己維持在最佳的水準,但這樣的付出,其實無法保證你一定會創造出好的成績,那時的心理狀態自然就會產生落差,而很多的棋士就在這樣的狀態中,不知道如何是好:「這應該可以說是我邁入職業後,最想要克服的心態問題。」
黑嘉嘉自承,屬於「自我突破」的課題,她也是近幾年才發現這個屬於自己的挑戰,或許因為小時候只要學到新東西就滿足了,加上在棋藝上的快速進展,那時的自己並沒有認知到未來的瓶頸會在哪裡發生:「只有當自己碰到了那個屬於『境界』的天花板,你才會發現,那個瓶頸可能會困擾你很長的一段時間。」黑嘉嘉覺得,這或許是因為長期訓練下,當思考模式被定型了之後,棋手很容易陷入屬於自己思考迴圈的陷阱當中:「其實棋手是需要很多『不同刺激』來重新打造自己的思路,當一個棋手在舒適圈中已經很習以為常的時候,下棋的棋風就很容易被定型。」黑嘉嘉說,當認知到自己的棋風其實已經被定型得「很嚴重」的時候,她才體會到屬於自己人生的歷練,其實「還不是很夠」:「那時我才瞭解,我需要在生活中尋找更多的刺激與想像,才能跳脫這個已經被定型的框架。」
現在說起來很淡然,但黑嘉嘉說自己在試圖找尋自我突破的那一段時間裡,摸索了好一段時間。她說自己當時的棋風,說好聽一點是下得很「穩健」,但直白地評價說就是過於「保守」(黑嘉嘉在形容當時自己的困境時,在語氣中仍然忍不住帶著笑意):「很多狀況,即便是棋盤上的局面已不是很好,我都意識到自己可能會輸了,但總是仍然很保守地下每一著棋,這是我一直改不掉的問題。」但面對自己在技藝上的「天花板」時,黑嘉嘉說自己雖然知道很多盤棋都發生了相同的狀況,而狀況也持續了不短的一段期間,但就是一直調整不過來、一直改不掉:「想了很久我才發現,這或許與我的人生有點關係:因為我的人生可能過於單調。」的確,面對每天就是訓練,每天都是圍棋的昇華,黑嘉嘉發現自己的視角、思考層面都過於單一,這讓她下定決心,必須要求自己跨出舒適圈,「我必須走到外面,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才有辦法去跳出這個『境界不夠』的天花板,改變這個困擾我好一段時間的尷尬問題。」
融合 與 碰撞
那時的她,自從2010年打入世界賽決賽後,就一直與決賽圈無緣,直到2018年,黑嘉嘉決定正視這個鬼打牆的問題,「壓」著自己開始挑戰屬於自己心理對「風險」的不適感:「我開始讓自己去嘗試一些相較於過去更有風險的棋路,讓自己直接去面對那個我過去沒辦法面對的『未知的恐懼』。」在此之前,黑嘉嘉是必須有十足的把握,才會去下那一手棋,但開始挑戰自己的恐懼感的那一刻,她開始會嘗試眼中只有四、五成把握的策略:「我不再去在意那個『未知』,讓我自己更敢去嘗試一些可能不是那麼有把握的走法。」對她來說,那是很大的轉變,也是很長足的進步,因為只有願意去放棄那個過去十分執著的安全感、願意邁向未知的風險,面對這樣的挑戰也是一種成熟、一種成長:「因為只有你去嘗試、你去挑戰之後,你才知道這條路的後面是什麼景色;在嘗試跟摸索中成長,不但是很棒的成長與學習,也讓自己獲得不同的收穫。」

從步步為營到大開大闔,黑嘉嘉覺得這的確是屬於自己的「成長」,「我現在已不太在乎外界眼光與評價,當自己不再把大家的評價擺在我眼中的第一位時,『把我自己做好』才是最自在的。」用「這樣就好了」來概括自己生活的風格,黑嘉嘉形容私底下的自己是「屬於感性的樂觀」—有文靜的一面,也有陽光活潑、熱愛挑戰的一面;至於職業棋士面向的黑嘉嘉,則代表了「冷靜、沉著的理性」,兩者看起來似乎與前面講的「兩個靈魂」有些相似,但卻又相互融合而互補:「我自己是很清楚,不同時刻的我,所呈現的風格其實有時會有天壤之別,但這兩個面向的我在內在的碰撞與融合,才是真正的黑嘉嘉的完整面向,不同面向的轉換,對我來說其實相當自在,沒有什麼隔閡。」
在圍棋上獲益良多,黑嘉嘉現在也想將自己的收穫與大家分享。最近的計畫,是開發圍棋線上教學的app,這是她想做很久的計畫,趁著現在的短暫「調節」而開始有機會逐步落實,「我覺得在台灣一直以來圍棋都是一個比較冷門的項目,雖然說在台灣學圍棋的小朋友還算蠻多的,但到成年之後好像就一下少很多,我覺得有點可惜。」黑嘉嘉笑說圍棋其實是「全年齡」的棋藝,它除了可以在現代資訊爆炸、很容易「分心」的年代,培養人們的耐心、專注力,而且也能強化腦力,對不同年齡層的人們來說,都是很好的活動,「我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機會,讓大家用圍棋來刺激自己習慣於思考,我自己在圍棋這條路上有很多收穫,希望有更多學圍棋的人,可以在這一條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收穫。」
確實,職業棋士這條路走下來並不容易,尤其在台灣這個在世界圍棋圈仍屬「開發中」的場域,但對走向圍棋「大世界」黑嘉嘉來說,算是樂在其中。最近更將嘗試觸角衍伸到不同領域的她,說自己在演藝事業的發展其實是「不在計劃內」的,但他仍是樂於嘗試:「我會反而會覺得,如果我不去做做看,才真的會後悔。」喜歡透過「實踐」來檢驗這些說法是否真實,這個好奇寶寶的心態似乎一直住在黑嘉嘉心中,「我期待挑戰,只有自己親身感受,才會知道這段經歷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就像她逐漸大開大闔,願意挑戰未知的棋路一般,黑嘉嘉願意不斷地挑戰與嘗試,不管是面對棋局,還是人生,「這些,通通都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