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是藝術,經營一間米其林餐廳也是藝術,但這些「藝術」不僅使用的「媒材」與眾不同,裡面所蘊涵的技藝與知識也是各種不同領域的創意融合,Longtail、Wildwood與Chou Chou這三家各具風格的餐廳,可以說是融合「飲食藝術」風格的經典標的,而兩位主理人—主廚林明健Chef Kin與營運總監謝宗翰Henry說是這領域的「舵手」,絕不為過。Kin與Henry來自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背景,求學與工作歷程也不盡相同,但他們追求飲食藝術的極致的理念卻因為人生的歷練,從不同夢想思維融合而成共同的人生道路,他們在人生歷練的「變」與「不變」中找到自己的道路,從而融合共同志業,對他們來說,「飲食」創新與跨界融匯,讓料理成為一項藝術,而從生活中找尋到人生的目的,才是這一段路程的歷練最重要的意義。
PRODUCTION/TEXT GERSHWIN CHANG STYLING ALICE LIN PHOTOGRAPHY/VIDEOGRAPHY BRAIN LIN@VG PHOTO STUDIO MAKE UP PENNY CHEN HAIR PENNY CHEN/NIGHT MAKING BARBER CLUB SPECIAL THANKS TO WILDWOOD
走進Wildwood,你立刻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氣味」—從原木色調的布置、空間中低調卻有個性的燈光,甚至那個一進入就瀰漫在空氣中、屬於木質煙燻的香氣,這是Kin與Henry共同打造,以精緻而有個性的美食與輕鬆無拘束的舒適空間打造出的風格品牌,這也與兩位主理人的「有個性的輕鬆」與「有態度的嚴謹」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空間、美食與環境氛圍中,恣意展現。
Longtail、Wildwood與Chou Chou這三個各具風格的餐廳,應該可以說是在台北很獨特的一種存在—就我看來,Longtail代表「創意」、Chou Chou代表「摩登經典」,而Wildwoody則代表「原始自然」,三個品牌各有特色,但卻可以說是屬於Kin與Henry兩人的對於料理的初衷—融匯創意、經典與自然原味,但其中更要引領摩登時尚,展示個性。

的確,要做好一個美食品牌(稱呼其為「品牌」而不是餐廳,因為品牌除了餐飲空間與美食之外,它還必須包含著經營、風格塑造以及希望帶給大眾的生活哲學,並不是只有「好的空間」與「美味的食物」而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並不是一時半刻就得以一窺堂奧之境,屬於美食創作者的「創作」,從還沒進入廚房之前就開始了:從料理的發想、尋找食材、烹調思維,到進入廚房之後,如何與團隊、器材、環境磨合,當你不斷地嘗試不一樣的思維,到最終出餐到客人面前時,這些環環相扣的的「哲學」,才真正地融匯到你所呈現的美食當中;而接下來的,就是食客與食物之間的「交融」。
融匯六感的科學與哲學
或許,美食的創作就是如此,創作者在人事時地物的不同「變數」中,找出此時此間最佳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感交融」,你可以說,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創作,不只是藝術,還是生活哲學,因為創作者必須讓料理在「最佳狀態」下讓食客品味,如何在對的時刻展示最佳風味,可以說是創作者最大且最重要的挑戰,這樣的說法的確很「藝術」,但這些更仔細的評估與思維,不但很「科學」,也是一種「哲學」,就我的觀點來說,這是「誠意十足」的禪意。

Kin與Henry這對從朋友變成事業夥伴的哥兒們,也是兩個完全不同個性的典型。Kin待人隨和而有禮貌,相對較為收斂的個性,有的時候會讓人覺得他有點ㄍㄧㄣ(這點可以從他接受訪問時「極度地」謙讓有理看得出來;而Henry個性外放,洪亮的笑聲中總覺得他的「電力」很足,好像隨時就可以馬上進行下一步的動作。一個內斂、一個外放,似乎有點「互補」的個性中,你仍然可以找到相同的「tone調」—他們對於步驟的仔細思維與細節的極度在意,這點在他們這次封面合作上表露無遺,這或許也是他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合作的主要原因—Kin為了我們設計在廚房互動的一景可以充分地合理化,他在現場直接就「動手」完成一道菜餚,「我希望畫面可以非常真實地呈現我們在廚房的態度。」而Henry更是在事前做好十足準備,不但現場帶了一大箱子的衣物與鞋子讓服裝編輯挑選造型,而且在選配錶款同時更是仔細地調整每項細節,甚至是口袋巾的搭配與領帶的打法都要充分地展現屬於自己的個性,讓整場拍攝完美地進行。
細節的精準度
拍攝現場也是如此。這場拍攝是搶在Wildwood「中場休息」時趕時間完成,但餐廳總有客人與工作人員,必須兼顧「營業」與「拍攝效果」中「搶時間」做出最好的呈現,於是乎所有的行動必須在更周延的態度下力求最好的呈現,Kin和Henry兩人更要在表情、動作(甚至眼神)上展現最好的狀態,複雜程度可以說是高於在攝影棚中拍攝;但在複雜的景況下,兩人仍呈現最專業的態度(甚至那個廚房烤爐前的高溫,他們也完美表現),這可以說是「專業人士」的堅持,堅持做出最好表現的精進態度。

問起他們對對方的印象,他們笑了。經過一番謙讓(這在訪問時總是會發生,畢竟兩個人真的都很禮貌),Kin首先說出了他對Henry的第一印象,他說Henry是個對於美食有極度熱情的人,你可以從他的言語、表情與肢體動作看出他對於美食的熱情,「他的表情與動作,你會覺得他充分地感受到屬於食物的美味,而且你會發現他會非常希望傳達他所感受到的美味,這對於一個料理人來說,可以說是最好的讚美。」而Henry形容Kin不只是一個可以把料理做到極致美味的人,更重要的部分還是他的領導魅力,「他可以以非常有計畫性的思維,帶領團隊把事情做到最好,這點我在他身上學了不少。」
他們倆一致認為,他們最「相像」的地方是對好吃的東西「非常的敏感」,「對外面吃的菜餚如此,對自己做的更是挑剔。」Henry率先下了這樣的評斷:「我們不會滿足於80 、90分這樣的成績,甚至不用提就知道我們一定要100分,甚至超過100分才可以,不用溝通我們都可以心領神會。」而Kin覺得他們最相似之處,在於都對細節相當的「龜毛」,「總會在做每件事情時不停地思考『我怎樣做才會更好一點』,這樣追求每一個地方的細節都要完美,而且要『好再更好』的個性,我覺得是我們最相像的地方。」不管做人、做事都是如此,或許真的比較辛苦,但讓自己的「創作」愈臻完美的態度,的確是創作人共同的堅持。至於不同呢?「Henry對我來說,永遠就像是一個開心果,天天都笑口常開的;至於我就比較害羞了,我總覺得我好像比較適合在廚房裡料理、研發的人。」Kin覺得他們的「互補」其實是最好的融合,一個專心創作,一個推廣創作的思維,「這是很好的『分工』。」
好再更好
持續堅持細節,是兩人共通的「語言」。這可能不是天生就擁有的特質,但卻是在人生的不斷歷練中,所磨鍊出來的最佳態度,「這樣的態度,到現在反而是要提醒自己『不要過度龜毛』,要踩煞車一下。」笑說「這種說法怪怪的」的Kin,說他們倆重視細節的態度似乎已成反射動作,「看到什麼事情,都會停下來想想,我要怎麼做才能更好。」說這是不知道怎麼解釋的Henry,則認為這是他們很自然的想法,「可能人家覺得這樣太龜毛,但我怎麼可能同意我做出來的成果是在我的標準之下?不需要教的。」因為一件事是自己喜歡,而且覺得我可以把事情做到最好的狀態,當然會精益求精地讓自己做到極致,「而且希望大家也喜歡。」這應該也是他們可以成為朋友,更是長期的合作夥伴的重要原因。

怎麼看對方呢?Henry說,Kin有一個讓他覺得很厲害,而且讓他「嚇一跳」的個性—脾氣非常的好,「這是我要跟他學習的地方。」他在廚房中幾乎不發脾氣,只有當他覺得做事「過於不嚴謹」的時候,才會展現他「要求」的一面,「當然,這很少發生。」至於Kin,對Henry印象最深刻的記憶,則是在籌備Longtail的時候,當時時間緊迫到必須每件事都快速地做好決策,Kin很欣賞Henry的親力親為,以及與團隊夥伴充分展現合作的態度,「我最記得Longtail裝修快完成時,遇到颱風來襲,那天我們兩個頂著門不讓風雨長驅直入,那種革命情感真的讓人永生難忘。」
就我看來,他們的料理是一種藝術,但Kin和Henry說得謙虛,「對我們來說,我不會形容我的料理是一種藝術,因為我比較down to earth的思維。」Kin擔心自己如果把料理當成藝術來創作,對於來品嚐的食客會有一些距離感,「藝術是生活的一個環節,但如果太在意它的『藝術價值』,我怕我會太鑽牛角尖了。」他們覺得,料理就是「好吃最重要」,作為一個料理人,喜歡料理的原因,來自於食物可以帶給人滿足與開心,「這是很簡單的初衷與期許,也是我們對於料理的態度。」對他們來說,料理的思維來自於真心的感動,創作者對於料理的「真實」態度,是直接可以傳送到食物上,從而展現於食客的五感當中,所以即便是一個創新或創意的料理,不能是因為想要創新才去創新,「很多人會期待做一些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但如果你無法回歸本位,呈現料理重要的意義—美味,我覺得反而是顧此失彼。」Henry說,以一個美食愛好者的觀點,好的滋味才是最該注意的原則,這是料理文化、思維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經驗與資產,在此之上慢慢在堆疊新想法,才是正道。

處於一個可以說是「多變」且「快速」的城市,Kin與Henry走的是一個比較「有個性」的料理思維,手上的幾個品牌變成現在這樣的style,似乎也無可厚非,「我們真的很幸運,因為不但可以做我們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大家,而且大家也喜歡也很接受,這是我們很驕傲也很感謝大家的地方。」期待自己成為「大家的好朋友」,他們倆的想像其實也很一致,但也精彩:「把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做到極致,再分享給眾人,讓他們也能喜歡這樣的生活態度。」一路走來,Kin與Henry的想像雖然多元,但初衷仍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問起他們現在有了階段性的成就,對未來有什麼樣的想法?他們的回答,也很一致:「把我現有做到最好,就是最好的計畫了。」Kin與Henry相視,很有默契地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