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視覺、空間設計到藝術創作,蔡慧貞無疑都是各個領域的先行者,每一個品牌、專案乃至於各式各物,對她而言都是經驗的累積與實作的磨練;而這些層層疊疊的養分累積,加上對於細節的觀察與宏觀的視野,帶出藝術創作的重新歸零再出發,對於蔡慧貞來說,眼中所見、手上所作,通通都是美學,通通都是設計與藝術的解構、融合與再解構。
跟蔡慧貞其實是老朋友了。過去20多年,她從平面視覺、品牌形象到室內設計都多所涉獵,而台灣很多知名的品牌「再造」也出自於她的手筆,而也因為這些設計師的努力,讓台灣的設計更明確地被定義出來,也成為一方顯學,我一直覺得她在這些領域走的很「快」,也走的很「前面」;不過,看到她從設計領域跳入藝術創作,其實還令人有些意外,畢竟在設計界已是「前輩」、「老師」的人物,在這樣的光環下跳入一個新領域,似乎除了勇氣之外,還需要莫大的「傻勁」,「我不希望做世代中的『跟隨者』,做這些有趣的事其實最大的目的,本來就是因為這些對創作感興趣的人,對於新事物的探索,有著極大的熱情。」笑說自己住不慣「舒適圈」,蔡慧貞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對於生活與生命有很多想法的人,「而這些想法,會讓你不顧一切地走下去,那是一種敢於面對未知的態度,也是期待面對生活中種種不一樣的挑戰。」
「設計」是服務業,解決的是他人的問題與需求,而藝術創作則是更個人、內在的思維,也是從過去的種種累積所融合出來的意念,「現在的我,不管做什麼創作,都是從舊有的意象重新轉化包裝,呈現新的想像與樣貌,這,也是一種層層堆疊的累積。」回到原點,設計跟藝術其實分野並不是太大,不變的在於對於事物的「表達」:「藝術在意情感的表達,設計是解決問題的手法,其實在你眼中,看到的形形色色都是一種創作,只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詮釋。」一理通,萬法通,過去20多年,蔡慧貞與這些設計師們,在不同層面中展現屬於美學的「解決方案」,設計代表的是「解決問題」、「傳遞感知」,所以你拿掉媒材與技法,創作中最應該被在意的,應該是屬於內心中對所有事情的感想與感悟,「你看很多藝術家,其實也是很棒的設計師,他們除了解決人們的需求與問題,更把創作帶入了藝術的哲學,賦予設計更豐富的意念。」作為一個設計師出身的創作者,除了將個人的情感的揮灑帶入藝術,蔡慧貞所在乎的還有更多,「我會想擁有這件作品的人,會如何讓這件創作走入他的生活之中、走進他的空間,讓他的世界因為這件創作變得更美好,我覺得這是過去的經驗積累與養成,所創造出最獨特的部分。」
蔡慧貞的創作,來自於從設計的體認。浸淫20多年的領域,反而在一次設計案中被藝術所觸動,這是始料未及的,她記得,那是齊白石的作品,「我2020年幫一家美術館做策展設計,第一次看到齊白石的作品時,第一刻身上就起雞皮疙瘩,我想說:『為什麼他的作品這麼漂亮,美得讓我悸動。」她說自己看著那幅畫好久,來來回回地看了好多遍。過去的她總覺得國畫與她是「沒有連結」的(「因爲設計是當代的,怎麼會跟古早時代的國畫有關係呢?」),但這幾年看到文化的交融與侵略,發現屬於文化的界線愈來愈不清楚,設計的風格也慢慢地找不到「疆界」而稀釋成為新的哲學,「這樣不是不好,但傳統的文化基底中那個屬於自我的『差異性』慢慢地不見了。」設計創作中屬於文化的「差異性」,對於蔡慧貞來說是迷人,但在愈來愈融合的世界觀中,人們愈來愈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符號,也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特質,「所以我才會想說,我看這些國畫大師的作品,其實他就是屬於我們文化的精髓,因為你一看就知道,這是來自於這裡。」
起心動念,她開始用設計的思維啟發創作。第一件作品,就從徐悲鴻的《雄鷹》開始,「我一直覺得徐悲鴻是個很狂野的人,雖然他看起來是一個文弱的書生,但我總覺得他心裡是個野獸,就是因為情感如此奔放,所以才能創作出這麼精彩而大膽的作品。」她的創作《振》取自《雄鷹》的意象,擷取了鷹的雙翅,重新解構成具有精神、姿態,但又不是這麼具象的創作,「這是我的『再解構』,呈現屬於鷹的振翅高飛形象,但又不是複製再貼上,這是我起心動念的第一幅作品。」有一點見山、畫山卻又不是山的有趣想像,《振》萃取了《雄鷹》精髓的同時,又展現出屬於蔡慧貞的自我,而且還保持了原作想展現的精神,這是屬於蔡慧貞的「再解構」。
蔡慧貞的「處女作」系列就從徐悲鴻與齊白石開始,重新創作、解構以賦予新的期待,但卻仍保有屬於原作的精神。這樣的創作其實很有趣,你要有宏觀的視野,要看得懂全局,要懂得跟空間對話,同時,也要具有微觀的能力,要能見人所不能見的細微,要懂得怎麼去萃取,「但最重要的,你要懂得怎麼去揮灑,怎麼把萃取的精華拿來應用,因為你做出來的創作,並不是原來的東西,但你還是要保有原來創作的精神,從原始的精神展現出另一個層面的樣貌。」蔡慧貞笑說自己一直期待悠遊於古今來重現屬於名家的精神,但也可以把屬於蔡慧貞的新意帶出,成為屬於自己的精神。這是原始元素轉化,用設計語言、設計思維來創造新的意象所成為新創作,對於蔡慧貞來說,這更是層層疊疊的累積,這也是屬於設計師與創作者融於一體後的探索與實驗,「過去我覺得藝術是個有距離的領域,但現在身在此中,其實反而覺得好像看得更透徹了。」笑說成就了另一種「再出發」,解構後再解構的人生,對蔡慧貞來說,不但更有開創性,而且似乎更是找到了融合設計師與藝術創作者的她,屬於創作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