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目前火紅的投資 NFT 藝術品話題,然而什麼是 NFT 藝術品,是否會有泡沫危機?且看 PRESTIGE 分析。
最近有朋友跟我說:「我把賣房子的收益全部投資在 NFT 藝術品上,我很不敢告訴我太太未來幾個月,我們的處境要不是在南法買房子,要不就是睡公園當街友。」泡沫在置身事外錯失賺錢機會眼紅嫉妒的人,與身在其中人的眼裡總是長得不太一樣。有跟上車的,有在這波非理性暴漲中獲利的人,他們眼中見到的是不同世界,更有甚者,他們可能會在既有的泡沫裡再吹出一個泡沫。
最近新一波以比特幣以及以其區塊鏈技術為基礎形成的投機泡沫就是 NFT 藝術品─指的是應用了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技術的藝術品以及收藏品。非同質化物品指的是有稀缺、真跡與獨特唯一特質的物品,例如稀有的棒球卡或是數量有限的藝術印刷品。非同質化物品是無法仿製,因而有了如同貨幣般的價值。
然而當你買賣 NFT 藝術品時,其實你並非擁有藝術品本身,你交易的是區塊鏈數位帳本上的一組獨特數位資料,而且你也沒有複製與流通的權利。長久以來人們就已經在利用藝術品來進行資產保值,加密貨幣技術更讓此觀念延伸應用在數位藝術品之上,因而讓數位藝術品擁有了資產保值的可能。你可以視 NFT 藝術品交易為一種前衛且現代的藝術投資行為,而背後的投資邏輯正如同交易黃金、股票乃至於比特幣。
NFT 藝術品如今的交易額已達數十億美金之譜,其中一個最有名的 NFT 藝術品是由美國數位藝術家 Beeple 所做的《每天:最初的 5 千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這個作品在佳士得拍賣會上以將近 7,000 萬美金的價格拍出。根據 NFT 平台 CryptoSlam 的資料,人們光是在四月就已經投注了 10 億美金於數位資產之上。

加密藝術已經有五年歷史,對於加密貨幣圈以外的人來說,NFT 彷彿橫空出世之物。然而泡沫的膨脹有以下幾個造成如此投機的因素:疫情、比特幣的飆漲以及獲機構認可(如 Tesla 接受比特幣交易)。受疫情影響給關在家裡工作的投資者,便登入最新型的交易平台並且追逐著聊天室裡最熱門的投資標的─這個下一波的比特幣。
當然也有背景因素,低利率時代讓原本遵守謹慎投資原則的投資人,開始急的跳腳追尋任何可能的高獲利。也有可能這純然只是反映世代對立現象,新興的千禧年世代熱衷追逐 NFT,而害怕改變的舊世代投資人鄙視這個他們未知的領域。
當人們誤以為可以連結自己的需要與想要之間的鴻溝時,投機─或者說是瘋狂從眾行為─便會誕生。投資者就算買到假畫也會欺騙自己就算假的還是會有價值,而一頭熱更指的是你一旦付出的越多,你越不容易懷疑它的真跡性,搞得你全身像是噴了廉價的古龍水。
NFT 當然某種程度上有其膨脹的一面,因為過多熱錢投注於此,自然會有大量投機者與 NFT 產製者短期間大量湧入 NFT 領域。數位代幣的運作準則與加密貨幣完全相同,同樣是無法複製、無法修改,同樣能在區塊鏈上進行認證以確定其唯一本真性。但如此就能證明 NFT 有價值?價值是由稀有性驅動。
任何的投機熱潮都一樣,想要不被因過度追捧而崩跌的態勢所傷,成功的關鍵是買的早也賣的早。泡沫傷到的永遠是買太晚或賣太早這兩種人。比特幣與 NFT 最主要的缺點是買家與賣家都將之視為如同美元般的法定流通貨幣,而非視之為儲存價值與交易的媒介。
所以如果你不是一名老道的藝術收藏者,只是想要從中獲取快速財務回報的話,你勢必得付出大量精力做功課,在龐大的 NFT 之海中找尋出適合自己風險耐受度與符合自己興趣的投資標的。因此勤做功課,找出可靠有信譽而非純然只是想在市場上圈錢的 NFT 藝術品發行單位是至為重要,當然熟悉能讓 NFT 變現能讓自己出場的 NFT 次級市場也同樣重要。
就如同買任何的藝術品,你要假定任何的 NFT 藝術品是有可能變成一張廢紙完全沒有一分一毫價值,而且可能只有一小撮的人懂得欣賞 NFT 藝術品,而這一小撮人更是只認可有歷史價值與歷史重要性的真跡藝術品。目前 NFT 領域的一部分情況是真正的藏家在逼退無真正喜好興趣只是想炒短線的賭徒,而絕大多數的人都在尋求下一個新世代的比特幣。如果你是靠運氣而非靠技術進行交易,我的建議是你要準備好迎接同等份量的霉運。NFT 或許會是藝術投資與藝術收藏的未來,但眼前有大量資本熱錢與大量投機者湧入的狀況下,NFT 要成為一門受認可的藝術標的前勢必要經歷一波大地震,好讓泡沫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