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來說,藝術與調酒其實是相當相似的創作。從 Art Taipei 2021 開始,PRESTIGE 邀請藝術家與調酒師合作創作屬於藝術的調酒,這一次,就先由我們的好朋友琥珀藝術家黃憶人與 BAR PUN 主理人 Lester 聊聊,在他們眼中,藝術與酒之間的關係。
TEXT GERSHWIN CHANG IMAGE AMBER BOY、BAR PUN
這是一個有趣的對話。許多人說「藝術即生活」,生活中很多元素都可以成為藝術的一環,尤其是「酒」,今年 PRESTIGE 也與 ART TAIPEI 合作邀請藝術家與調酒師對話,透過兩者間的交互作用創造具有「藝術感」的微醺調酒與藝術酒,從藝術觀點來聊聊佳釀風格,其實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展現藝術、微醺與生活及創作間的關係,就像色彩的 堆疊,創作的重組,乃至於藝術的靈感,都與酒及其創造的氛圍有些關係,而佳釀所帶出的微醺風格,本身就是相當具有藝術感的事。
黃憶人與 Lester 也同意這樣的說法。他們都認為,藝術是將生命中感受到的觸發,透過內化的過程,從生命擷取的經驗累積轉化而出的創作,「藝術不限於形式,只要跟美相關的事物,我都覺得是藝術的連結。」黃憶人分享他自己對藝術的認識是「宏觀」的,不限於技法與靈感的來源,而解構再重組自己的思路,就是藝術創作的根基。Lester 也同意這樣的說法,他認為創作可能因為某一個人事時地物所造成的觸發,因為每個人創作的載體不同,你隨著自己本身所學與所經歷的事物,創作的範疇可能有所區別,但對於創作中屬於「美」的理解,應該都是相似的,「如果調酒是藝術,我的創作媒材就是這些液體,與黃老師使用琥珀的重新解構重組似乎有些不太一樣,但在『解構』與『再融合』的面向上,其實是相似的。」
他們都同意,藝術的精神在於「體驗」,從五感中融會到精神層面,藝術帶給人的是一種滿足感,同時也在文化與記憶的累積上,在生命中刻下了註腳,「每一個人,其實都是藝術家,只是我們呈現的媒材與記載藝術創作的方式有些不同,但大家都會是透過自身的五感去體驗屬於藝術的感動,這是兩者最直接的連結。」 Lester 以自己的調酒與黃憶人擅長的琥珀雕塑連結作為比喻,琥珀是樹脂凝結而成的「時空膠囊」,它在凝結的那一刻,把當時的時光與環境都包覆在 自身的結構之中,「你看它好像是一個類似寶石的固體,但經過加壓、加溫或者是不同的處理方式,它其實也會散發出相當有趣的氣味,這些邏輯其實都能讓我應用在調酒裡,創造出不一樣的想像。」黃憶人也同意,人們形容一件事物,總會使用自身熟悉的記憶進行連結,而五感都用上,你就可以傳遞屬於自身的記憶,也讓大家感受到自己深刻的體會:「就像我很喜歡引用李白的詩:『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 來琥珀光』,就簡單的兩句,把美酒的香氣、滋味以及顏色 與觸覺通通包括在裡面,這其實就是一種記憶的傳遞,也是 一個有趣的對比。」
Lester 說,調酒的藝術創作,最早是從風味觀點出發, 所以會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過程,「我會從我喜歡的味道出發,開始建構一支酒的整體調性。」這是一種把抽象的概念轉換的過程,在酒中可能會體會到在森林中遇到雷陣雨時所接觸到的青草、泥土與濕氣,這就是一種透過實體的風味展現抽象意念的過程,「從風味為開端來建構主題,當有輪廓出來後,我會想像這一支酒對話的『對象』會是什麼人,從 而創造出屬於這個人的主題;我會去想像這個人會喜歡的畫面是什麼,而這樣的畫面會出現的氣味、風味甚至是觸感會是什麼,這是一種從物到人,一種解構、重組再解構、再重組的過程。」這對話相當引起黃憶人的共鳴,藝術的創作的 確是從個人觀點出發,解構重組後再考慮要對話的對象,而針對期待的「觀者」再解構而再重組的過程,或許是一理通 百理通,藝術的創作其實就是這樣不斷解構重組、對話碰撞後,再行解構而重組且不斷反覆的過程,「這是一種親密的 關係,雖然獨立卻又互相吸引。」黃憶人也說,藝術的最終 其實不脫於「人」的角色,不只是創作者自身的梳理,與觀者之間的對話,甚至透過作品跟觀者對話的「三角關係」, 永遠是創作者在不斷梳理的問題,「品飲一杯酒,也是如此。」
雖然受限於疫情「體驗」被限制了,但透過這樣的連結,也讓不同產業的視角融入藝術領域,創造出更不一樣的 生活風格想像,而藝術調酒與藝術酒專案也持續進行中,未來將創造更多不一樣的有趣想像,也是值得期待的有趣面向, 至於接下來會發展成什麼樣的模樣,似乎很難想像,但其實 已有清楚的輪廓了。
※ 警語:未成年請勿飲酒,開車勿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