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葉蕓僖的作品,帶有一種外在安靜、內在天馬行空的活潑奔放,與藍調音階創造的抒情趣味有些異曲同工之妙;與她相談,身為新銳創作者的葉蕓僖雖然有著新世代的視角跟開放的想像力,但觀點中理性與感性的交融,更讓人好奇她創作的靈感與想像從何而來。這一次,PRESTIGE從藝術創作者個人與創作觀點為核心,連結葉蕓僖的藝術創作生涯,與身為創作者的創意觀點,在二十二歲的個人展覽中,洞見狂想。
Photography 林炳存 Make Up 游絲棋
對人們來說,年方二十二歲的葉蕓僖,確實令人好奇。二十二歲這個可說是大多數的人們的人生轉捩點,葉蕓僖選擇以個展面對社會,透過自身的獨特視角與觀點,展現屬於新世代年輕人的藝術冒險。
笑稱自己是「安靜」的葉蕓僖,相當期待透過創作與觀者對話:「我的家人都很外向,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給人的感覺就比較內向。」她說自己喜歡安安靜靜地創作,以作品展現屬於自身的理性觀點與感性思維:「很多看過我作品的朋友與長輩會告訴我,我看起來雖然安靜,但創作卻跟我的外在個性差很多,或許我的外向與情緒都被我放在作品中了。」
葉蕓僖說自己喜歡藍色,對她來說這是非常符合自身觀點的顏色:「藍色對我來說代表『寧靜』,我喜歡這樣平靜的感覺。」她告訴我她特別查過藍色代表的意義,其中她最喜歡的意念就是「和平」:「雖然大家都覺得藍色代表的是憂鬱,但我總覺得這樣的顏色會讓人心情平和。」笑說大學四年中有三年都「泡」在Covid-19疫情籠罩之下,三年中每天上課都戴著口罩,很可能連同學的長相都忘記了,這樣的生活確實讓人會覺得心情抑鬱,但她期待透過創作展現特別的力量,傳遞屬於善的意念與自身創作的價值。
屬於自身的獨一無二
她告訴我,她眼中大學的學習除了知識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屬於「創作」乃至於「自我」的價值,這樣「獨一無二」的收穫確實是獨一無二的魅力所在:「所以這四年,我確實是透過畫畫重新認識了自己。」觀看葉蕓僖的作品,確實會在不知不覺中透過作品的細節中尋找驚喜,以及試圖探尋她在創作中想要傳遞的觀點。攤開葉蕓僖以特殊選才第一名錄取北教大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的作品《憶》,這幅創作不但是自身水墨畫的起點,也是「所有」的開始—這幅繪畫觀點致敬宋代《萬壑松風圖》的水墨創作,紀錄了她高中之前的生活,葉蕓僖以台北為起點描繪了生命中每個時期的生活細節,以及她所關注生命中面對的議題與記憶,這幅水墨的中下段有一幅「畫中畫」,紀錄葉蕓僖家人與外公一同前往南法的旅程,對她來說這是生命中的一則重要時刻:「外公一直很想前往南法走一趟,而這一趟旅程其實也是我們一起帶著外公一同『圓夢』的旅程。」

以一種諧趣的觀點看待人生的點點滴滴,以及關注自己身處環境的種種變化,葉蕓僖也在遮幅作品中以建築工程用的大型起重機,隱喻自己的人生仍在「建構中」,以及透過像是樹幹一樣排水管呈現她對生活周遭的關注,她說繪畫很神奇地填補了意識中想要訴說的話語,也能讓觀看作品的人,感受了創作者當下的心境及對周遭發生的事物的觀察,「其實,也可以說是一種創作者與周遭的對話。」從小就喜歡到處塗鴉的她,卻是將家裡的牆壁當畫布到處塗塗寫寫地開始藝術的啟蒙:「從小到現在,我都是不管拿到什麼,都想拿來塗塗畫畫。」笑說家人從小時候開始就相當支持葉蕓僖的創作,而她也在塗畫中找到了「始於生活」的創作魅力,更在與家人的交互影響中造就了屬於創作的觀點:「所以,很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讓我創作的媒材很多元,想像也變得無限寬廣。」
說自己仍在不斷地「進化中」,葉蕓僖透過自己的個展《伍貳貳》訴說自己在藝術創作上的不懈追尋:「面對自己的個展,其實我很緊張。」說緊張,一方面是自己覺得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而且仍然期待不斷地持續學習:「所以我希望這次個展,至少能展現我這些年的努力與我的最大誠意。」葉蕓僖覺得,這次個展不只是代表自己在這些年的探索,更代表身邊曾經幫助過她的人們,「所以面對這一場個展,確實很緊張、很興奮,但更多的是,覺得這很像一場夢,很不真實。」回歸到自身,葉蕓僖雖然仍是理性的創作者,但屬於新世代的悠然夢幻在創作與仍躍然展現,這次的個展,確實值得想要探索新世代藝術家想像的人們前往一窺究竟。
伍貳貳—葉蕓僖個人畫展
時間:2023年5月23日至6月3日
地點:日昇月鴻藝廊 台北市仁愛路四段1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