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個月的三級警戒,藝術活動慢慢地又回歸到社交生活中,而ART TAIPEI 2021也在這股趨勢中,確定於10月底再開新頁。ART TAIPEI 2020 5日展會湧入7萬人次,總銷售額突破10億,可以說是在Covid-19疫情中的「逆勢上揚」,而且在受限於疫情之下,沒有了國際藝廊與藏家的進駐,但也因為需要「療癒」,本土藝廊所展出來的作品,似乎也更「平易近人」且帶有「溫暖」氛圍,相較於過去展會以及其他藝展當代實驗性作品的冷調,2020的展出更具「主題性」,試圖透過不同模式與觀者互動,讓作品除了商業價值之外,更多了許多社會意義。今年延續相同的思維,ART TAIPEI 除了持續發展線上展廳的項目,在展覽的本質上特別展現了台灣特色、藝術教育、多元跨界以及產業凝聚等特色,在全世界仍籠罩在一片COVID-19的低氣壓下,仍然匯集了110多家的展商共襄盛舉,試圖彰顯台灣的藝術能量與文化實力,也帶出相當有趣的藝術跨界對話視角。
今年ART TAIPEI展區從「大疫情時代」下全球動蕩的時勢出發,與適逢50週年的無國界醫生組織合作,展出馬格蘭通訊社在這個時代下的紀實攝影作品,從「紀實」出發的思維,賦予了更多、更直接對世界現況的第一觀點視角,以攝影師的眼光觀看世界發生的大小事,也是一種相當有趣的觀點。

此外,這次展會超過110家畫廊,可以說是匯聚了台灣當代藝術的各個不同面向的特色,將帶來各式各樣風格多變的作品,像是尊彩藝術中心展出青年藝術家周代焌的作品,周代焌自2012年畢業後即獲選同年的MIT新人推薦特區,並活躍至今,近幾年他透過不同的表現手法呈現個人面對環境的宇宙觀,他所描繪的科幻空間及氛圍,看起來離真實雖然遙遠,卻影射著當代世界的景況,而新作《我們是否一直不斷的重複曾經》紀錄了台灣在2021年一度面臨的缺水問題,透過創作表現災害以及人類活動對於自然資源的損耗,但人類往往需要等到再次發生時,才會意識到原來之前人類就曾經面對這樣的問題;同樣以作品呈現關注台灣當代環境情懷的,還有凡亞藝術空間展出的戴明德作品《嘉義貯木池—出神遊記》,他的作品充滿當代性,接近社會觀察之反射描寫,所描繪的貯木池原始功用是將原木浸泡於池內藉以釋放樹脂,拉長木料使用年限,也因為浸泡在此地的原木大多數為杉木,更有「杉池」的俗稱,戴明德創作的主角—荒廢後的杉池在政府的規劃之下已成為觀光景點,他則再透過假借、比喻、虛構、誇張、象徵的思維,以顛覆和變造的意義解構,將貯木池化為結構的符號圖騰,展現創作者對地理景觀的視野與情感,以及面對生活文化的變遷造成的社會改變進行探討與思索。

至於雕塑作品,則有双方藝廊所展出的徐永旭的作品—《瓷》,他在現有以土為主的結構之中和世界相互流動、作用並與之形成作品,親自以繁複以及高度勞動的工序,與環境、氣候、燒製等完全地與作品結合,只為呈現出最純粹的雕塑作品;創作經過不斷解構與建構的過程,將土的厚重本質,捏塑出極為輕薄柔和的線條及形態,創造出「反差」以成就其創作的新觀點,以泥土創作中難見的「大」作品及「薄」作品,展現徐永旭的獨特視角,以「超越,由生命超越生命,由藝術創作超越藝術創作,由藝術創作超越生命」的態度為出發點,不斷地自我挑戰,期待超越每次在生命與藝術創作路程上的極限,也是值得一閱的作品。
ART TAIPEI 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回歸藝術展覽本質,匯集國內畫廊,在跨國交通不易的時代下,點滴凝聚台灣藝術實力、精進提昇,同時根植台灣藝術種子,期許透過藝術博覽會形式的展出向國際發聲,使台灣成為國際藝術匯流的焦點場域,在疫情肆虐的現在,或許也是一個有趣的思維,用不同視角來談就現今社會的變遷與觀點。
ART TAIPEI 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購票由此去)
貴賓預展 VIP Preview:
10月21日15:00-21:00 10月22日11:00-14:00
公眾展期 Public Opening:
10月22日14:00-19:00
10月23日11:00-19:00
10月24日11:00-19:00
10月25日11:00-18:00
展覽地點 Venue: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