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是藝術家蔡爾平最著名的創作系列之一,他的作品結合色彩、陶藝與金工,以鮮明配色與細膩工藝,讓藝術成就跨越時尚的單品。
PRODUCTION/MODEL TIFFANY CHEN TEXT GERSHWIN CHANG PHOTOGRAPHY BRAIN LIN@VG PHOTO STUDIO MAKE UP CHEN PEI YU SPECIAL THANKS TO KING LUN ART
旅美藝術家、出生成長於雲林北港媽祖廟旁的蔡爾平,創作身分讓人難以定義,他跨足陶藝、金工、繪畫、雕塑、園藝等不同領域,他是雕塑家、園藝家,也是珠寶設計師,從最細膩的珠寶飾物,到最大型的庭園造景,都能從無中生出妙有。
蔡爾平的自創彩鑲瓷Millefiori Ceramics技法,可以說是最代表他的「跨足不同領域」的創作風格。Millefiori這個字由義大利文mille(千)與fiori(花)組成,原指一種源於十五世紀,義大利玻璃重鎮穆拉諾島的馬賽克玻璃鑲嵌技法,他打破傳統的陶藝彩繪技術,以拆解與重組的設計原理,將馬賽克玻璃鑲嵌應用於陶瓷,創造出絢麗而細膩的陶藝表現方式,連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歐布萊特與名主持人歐普拉都是他創作胸針單品的粉絲與收藏家。
這種精細的表現手法,為蔡爾平的作品添加了鮮明斑斕的生動色彩,是蔡爾平頌讚自然的詠嘆調中,一段情感豐沛而引人入勝的樂章,也讓他的創作帶有華麗的精緻與童趣,尤其他的昆蟲與蝴蝶系列,更是引人入勝的精彩之作。
這些作品乍看下像藝術品,別在身上,就成了能與服裝搭配、可穿戴的珠寶,雖說是珠寶,卻更像是「微雕塑」,它兼具金工的華麗線條與陶瓷的盈潤質地,若放大局部來看,精巧的構圖就像時尚感十足的花樣,可以說是自成一格的創作主題、媒材應用與工藝技法,彼此輝映,輻射出高度的藝術張力。
2020是個動盪之年,蔡爾平今年因疫情關係,年初從紐約返台過農曆新後就一直待在台灣,他希望自己的蝴蝶與昆蟲藝術創作,得以帶給疫情下人們重生的力量。這次我們特別邀請了長期與他合作、旅英藝術策展人陳欣婷詮釋他的彩鑲瓷胸針創作,展現蔡爾平一直以來揭示的「藝術不只存在博物館,飾品不只是貴重寶石,當我們選擇一件配在身上的飾物時,就已傳達了我們想像」的信念。
而為我們詮釋蔡爾平創作的陳欣婷,本身是資深藝術策展人,有舞蹈基礎的她,為了展現蔡爾平為雕塑的魅力重作馮婦,笑稱這次是為了蔡爾平特地「下海」示範,不過,最熟悉蔡爾平作品的她,其實在展示中恰到好處地展現了屬於這樣的「微雕塑」既是藝術品又是珠寶飾品的魅力。
不知道為什麼,「策展人」這名詞在台灣成為顯學,但在歐洲策展超過10年的陳欣婷,卻覺得不需要這樣特別看待策展人的「身份」,因為它的「角色」其實是眾多個體間的「橋樑」,因為無論是面對博物館與觀眾,或面對當代藝術家與藏家,策展人是兩者間的橋樑與「翻譯者」,她用了個有趣的比喻—「渡船人」來形容這種翻譯與橋樑的關係,「所以,在兩方彼此穩定上岸後,策展人就可以被忘記了,藝術之間的感動,留下美麗的經驗就好。 」她說,這個渡船人有許多的責任必須承擔,其中一個重要項目就是「風險管理」, 確定各方面人與事的安全,「所以策展人應該是『險學』才對。」她笑說自己一直不敢隨便當策展人,但與她合作的藝術家,通常會讓她「策展」一輩子,其實這也是相當有趣的關係。
的確,當飾品與佩戴者產生對應,才會產生真正的藝術價值,這也有點像策展人與其他不同層面的對話,以及藝術家面對自己創作的感動,就像暗香浮動之際,蝴蝶翩然起舞一樣,自然而有韻味的美學能量,很有力量卻更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