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新加坡、葡萄牙兩地的設計師 Gabriel Tan 介紹手作工藝復興,以及文化交流如何為他帶來靈感。
過去一年來,充滿美感的家飾儼然成為重要的愉悅事物。因為疫情的緣故,人們更常待在家裡,自然希望居家環境能帶來更多靈感、恬淡與喜樂。無論是設計人本主義,或對高科技感到疲勞,都促成近來的手作風潮。新冠疫情期間,即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都市,也逐漸關注起「慢活」的時代精神。
集結葡萄牙工匠與國際設計師打造出的手工藝品牌 ─「源」(Origin)就是一例,像是以三種葡萄牙大理石拼製再手工拋光的淺碟、具粗糙紋理的鈷藍或紅土色水壺、精巧錐形燒陶花器等一系列的擺飾器皿。
新加坡設計師 Gabriel Tan 建立同名工作室,並創辦了「源」與日本家飾品牌「有明」(Ariake)。一切緣起於他在 2014 年造訪葡萄牙,原以為不過是一趟休閒觀光之旅,卻無意間在當地美景鄰近的作坊中,遇上令他讚嘆不已的巧匠工藝。
「我看到有個機會能夠向世人誠摯地訴說故事,去創造一系列葡萄牙工匠製造的當代工藝品,分享這些物件的由來與工匠的事蹟。」他繼續解釋,「身為設計師,有時我會覺得自己像是個冒牌貨,因為大家很容易把目光聚焦在我設計的產品本身,那些背後的工藝師、匠人、師傅往往受到忽略;我希望透過『源』這個品牌,讓這些推手更有可見度,也將應得的榮光歸給他們。」
自從那時種下了念頭,直至 2019 年斯德哥爾摩設計週,「源」終於首度亮相,除了提出概念的設計師,也給予這些工匠鎂光燈焦點。如今在奧斯陸、東京和美國,都可見「源」的身影,包括紐約 Herman Miller 展間和野口勇博物館、Lumiere 位於芝加哥和邁阿密的據點、倫敦 Conran Store、新加坡 Grafunkt 商場,以及香港瑰麗酒店。
手工藝潮流正捲土重來,但 Tan 表示挑戰性在於教育顧客「手工製作」的真諦:人們不能期待每件工藝品都一模一樣,製作過程最美好的部分,就在於那些「不完美」。他說:「我相信減法原則和簡單線條,我也喜歡琢磨那些天然材料與質地,不過一切當然得看創作計畫而定……我的早期作品非常不同,求學時期大多走諧趣路線和摻入些許普普風;漫漫長路進化迄今,我相信自己身為一名設計師,仍持續精益求精。」
十二個月轉瞬即逝,對 Tan 而言萬事待興:新的工作計畫正在展開,同時舉家從星國遷至葡萄牙北部的波多,屆時新居、商店與工作室都將搬入一棟位於市中心的三層樓老屋,目前正全面改造翻修。等疫情過去後,他會每半年固定往返波多跟新加坡兩地之間。這對他家人是一次全新的探險,同時也讓他把事業觸角伸入歐美國際客戶,甚至帶進葡萄牙杜羅河谷、西岸城市孔波爾塔,甚至遠至非洲的生意。
他為瑞典品牌 Abstracta 打造沙丘造型軟木壁飾,也塑造出充滿流線感的透黑玻璃花瓶,還跟丹麥歷史最悠久的一間照明公司合作。從設計私人住宅到大大小小的公司專案,Tan 工作室出品的流暢功能性、自然感官與禪意美學,已然攫住不少目光。
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贊助的國際設計優秀獎、日本好設計獎、新加坡總理設計獎,都是他的囊中物;他也曾在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奧瑞岡大學和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授課演講。
不管是為了工作或休閒,旅行都有深遠的影響。Tan 的創作靈感來自新的文化經驗,「和那些手藝精湛的匠人對話與觀察,或拜訪展示新材料或工法的作坊和工廠,這些文化經驗改變了我的創作展望、個性和人生……和五年前的我相比有著劇烈的轉變,很難訴諸言語。」
這體現在他的商業作品跟旗下三個品牌:「有明」、「源」和「轉」(設計師門把)。「和不同的文化合作,我學到沒有任何事情是理所當然,這包括是非的真意;但文化也異中有同,在時局艱困之際,堅強的關係連結能夠讓任務完成,互信跟尊重非常重要。」
全球設計師都看得出來,「源」以充滿敬意、毫無保留的方式,訴說哪些匠人如何磨製出這些葡萄牙工藝品的故事,同時提升了手作價值。他表示,外觀高雅的黑色花器「將我對這個品牌的理念具象化,因為專精那些工法的師傅碩已是鳳毛麟角,凸顯出一門遺產瀕臨滅絕的危機。」
「比起合成材料,我更偏愛採用天然、永續的物料,不過當然得視作品計畫而定。」Tan接著說了個精彩又動人的故事:一趟匹茲堡旅行,他見到貴格會震教徒碩果僅存的村莊之一,那是美國 19 世紀晚期至 20 世紀中期頗為普遍的基督教自治團體,之後他便受到震教徒製作的家具風格影響。「出於崇敬,他們製作出的物件美觀而實用,這種理念深深打動了我;前陣子參觀了紐約皇后區的野口勇博物館,裡頭的石雕也讓我著迷。」
儘管這些合作計畫備受注目、品牌清晰鮮明,這位有料且成功的設計師,態度謙沖迷人。或許這跟他不同於一般設計師的養成路徑有關:19 歲時原本打算投入新加坡海軍生涯的他,發現到他對家具和工業設計的熱情。
那是他首度鑽研設計書籍與雜誌,沈浸其中無法自拔。經過一番深入研究後,「我決定這就是我真心想要的,而非從戎。」拿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工業設計學位後,他和一些來自巴賽隆納、布宜諾艾利斯的同行,成了名為「 Outofstock Design 」的團體,不僅在米蘭設計周展出,也和法國精品時尚家具 Ligne Roset 與瑞典家具品牌 Blå Station 等知名客戶合作。
而他自己的工作室則在 2016 年成立。先是跟美國居家品牌 Design Within Reach、「有明」聯名,然後是居家設計選品店 Conran Shop、Wallpaper、Abstracta 及 Menu。不過他最終極追求的是,為航空公司重新設計客機,「我覺得過去二十年來的搭機旅行體驗沒有太大的進步。」
Tan 的創作手法有其獨特美學,例如日式風格品牌「有明」傳遞著時尚與國際化的韻味,「透過設計進行的文化傳遞需有所節制,才不致於摻入過多異國風情,如此一來,才能在全世界任何居家環境中,與其他家具產生和諧一致的效果。」
在參觀日本九州有明海附近的工坊後,Tan 發現 ariake 即為日文「黎明」之意,於是新的品牌名稱誕生了,「這真的很完美,因為我們正試圖透過這個品牌,扭轉日本的夕陽家具業。」呈幾何柵格密佈排列的日式櫥櫃、桌椅和沙發,將日式極簡主義和功用主義加以結合,產生令人驚豔的效果。「有明」成功在全球引起迴響,從日本、新加坡、紐約、安特衛普、瑞典、奧克蘭、墨爾本到北歐都在銷售。
Tan 安排了為期一週的密集工作坊,「有明」設計師群在這段期間同吃、同住,並協力完成大多數的系列藝品。設計師和匠人間培養出的友誼連結和創意網絡,取代了先前各自獨立作業的工作文化,藉此從公司內部產生改變,「對我而言,這正是這個品牌能夠短時間內就在設計界展露頭角的主因。」他補充道:「我相信自己不能也不該停滯不前,一切都在循序漸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