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能夠談的很口語、流俗,因此它也可能隨著時間,漸漸被時光吞噬;然而,要造就出「永恆經典」也不是做不到,只是從歷史堆積、故事鋪陳開始,一直到不斷昇華的工藝技術與敘述作品的說故事能力,處處都與「形塑經典」有著深刻關聯,因此真正的經典自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就。對於處處充斥著經典基因的法國珠寶世家 BOUCHERON 寶詩龍而言,「如何建構經典」,一直都有一套屬於自身的獨特語彙, 而由不同語彙所激發出的每件作品,則各自以不同形象與眼光,訴說著 BOUCHERON 的「形塑經典之道」。
從 BOUCHERON 豐沛的歷史風華中,要挖掘出所謂的「經典」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不過要從歷史中的第一頁,一直翻閱到如今,最熱騰騰的新頁,於每頁中都嗅得出經典氣味,其中奧秘自然相當值得品味。歷史,確實為BOUCHERON 提供了十足的設計線條,但如何為歷史線條所勾勒出的「面」,以每個不同世代的新眼光為其上色,這才是 BOUCHERON「形塑經典之道」的精華所在,在 BOUCHERON 靈魂中,孕育經典的三大章節,分別就是「一個永恆 的疑問句」、「忠於形體與設計」與「材質的魔法師」。
「一個永恆的疑問句」,多麼浪漫、神秘,卻也蘊藏著勇氣的問句,或許正是敘述 BOUCHERON 經典問號項鍊的至理名言,自品牌創始人菲德列克・寶詩龍(Frédéric Boucheron)先生對於「為什麼項鍊結構一定得對稱,且為何不讓女性自己佩戴項鍊」等兩個問題提出質疑後,他口中的疑問便逐漸經由他與品牌工匠的思維與工藝,幻化為如今早已滿載無數經典的「問號項鍊」。問號項鍊最引人之處,莫過於是打破了「項鍊就該左右對稱於頸間」的不成文規定,而不對稱也意味著整件項鍊作品的結構都經過了 BOUCHERON 專業工匠的調整,包括前端得以靈活開闔的結構、柔順纏繞於頸間的線條,以及末端充斥著 BOUCHERON 裝飾創意與工藝的結晶之間,該如何取得配重平衡、如何令整件作品的線條於女性頸間呈現完美柔和的比例,並「打上一個完美的問號」皆是創作時必須克服的問題, 如今看來,配重完美、符合人體工學、形象多變卻始終契合著當代美學眼光的問號項鍊,無疑將BOUCHERON 極致的珠寶設計眼光、邏輯與工藝,表達地淋漓盡致,正如 BOUCHERON 創意總監Claire Choisne:「直到如今,我仍不停止在問號項鍊上找出屬於它的時代新意,並放膽去嘗試。」這般言論,在BOUCHERON 眼中,問號項鍊並非永久停留於歷史中的經典,而是早已昇華為不斷讓品牌創造更多可能的「經典基因」。
「忠於形體與設計」,要體現的則是BOUCHERON「玩轉虛實於手掌間」的深刻設計火侯。諸如建築、光影等看似真實,卻又難以捉摸其線條的結構,便是BOUCHERON 加以「意境實質化」的標誌性元素。正如在Hôtel Particulier 黃色剛玉戒指這件作品中,BOUCHERON 並沒有選擇直接將設計靈感源於 1858 年,菲德列克・寶詩龍位於巴黎皇宮花園的首家珠寶店中,那馳名的門廊直接納入設計;反倒是將眼光投射於店內鑲木地板,以特殊的「三角箭型」符號,創作出作品的獨特線條,而經典的黑漆飾邊,也在扮演著聚焦目光於主石的輔助角色之餘,乘載著 BOUCHERON 經典的設計符碼。
最後,BOUCHERON 以「材質的魔法師」,圓滿了品牌「形塑經典」的第三章節。其呼應了品牌選擇材質時,不侷限於現有界線與他人眼光的堅毅與果敢,讓每種類型的寶石都能憑藉其特殊質地、光澤與線條,找出展現自我的最佳管道。這件Fleur de Nuit 丹泉石項鍊,透露了在BOUCHERON 眼中,敘述夜晚花朵綺 麗形象的最佳材質,便是層次深邃的砂金石礦物玻璃(Aventurine glass),其獨有的微光質地色澤,得以完美展現萬點繁星的視覺效果, BOUCHERON 更同時以細膩的雕花工藝,令中央的鑽石花蕊彷彿倒 影於繁星中,極致的意境鋪陳功力,在此展露無遺。
以實際的三個章節書寫BOUCHERON 的形塑經典之道,雖不見得能徹底體現品牌飽滿成就的每一面向,然而,若從各個章節中再 仔細試探、品味 BOUCHERON 的想像、眼光與執行力,品牌為何能在歷史的每一頁中均留下人人口中的「經典」,或許也就不再是個問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