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跨界風格款 Crossover
1.Cartier-Santos DE Cartier
Part 1 內容曾經提及Cartier卡地亞的Tank腕錶重新設計了錶耳造型徹底改變了製錶設計思維;而將錶耳帶入「腕錶」領域的,正是卡地亞旗下經典的Santos DE Cartier腕錶,這也與Santos誕生的年代有關。卡地亞Santos腕錶首次出現於1904年,那是一個懷錶正準備轉型成腕錶的初期,當時有一名飛行員名為阿爾伯特‧山度士–杜蒙(Alberto Santos-Dumont)提出,駕駛飛機時若要將懷錶從口袋中拿出察看時間,對於飛行而言非常危險,也不方便;為此找上了路易‧卡地亞,希望他能替自己設計一枚得以「配戴於腕間」的時計作品,經典的Santos腕錶也就此誕生。如今的Santos腕錶雖然錶殼造型稍微圓潤,不完全可以稱作方形錶,但Santos在誕生之初,可說是最早跳脫傳統圓形錶殼的作品之一。
今年,卡地亞也首次於Santos腕錶產品線中加入了「計時功能」,但品牌為了要維持Santos一貫簡約俐落的錶殼線條,因此將歸零按把整合於錶冠上,而啟動及暫停按把則放置於錶殼左側,看得出卡地亞衷心希望能保留住Santos腕錶的精髓。
然而,筆者會將Santos腕錶歸類在「Crossover」,也就是所謂「跨界風格」的腕錶類型,除了因為Santos錶殼造型簡單卻流線,又同時使用了典雅的羅馬數字與軌道式時標外;卡地亞也於去年將品牌專利的「快拆錶帶系統」帶入Santos系列。因此配戴者可以隨著不同場合需求,更換適合的錶帶材質與樣式;正式場合可以快速更換為皮革錶帶,休閒旅遊時則可以更換為防水耐用的鍊帶。
綜觀以上,將錶耳結構帶入腕錶,讓Santos成為歷史上首只腕錶;也從最早較為方正的錶殼線條,稍加修飾為如今角度圓潤卻不失原本經典樣貌的造型,每一步操作都可見到卡地亞細心呵護經典,又能從中找出新意的設計思維。
1904年問世的Santos DE Cartier腕錶源自飛行需求,圖為今年全新推出的Santos-Dumont腕錶。
卡地亞今年也首度將計時功能加入Santos腕錶中,同時將計時按把完美整合於錶殼結構中。
2.Apple Watch
Apple Watch?沒錯,雖然將智慧型腕錶放在滿滿的機械製錶當中有點突兀,但畢竟這次專題談的內容主要是「方形腕錶」的風格,市佔率極高的Apple Watch自然應該被放入主題。第一代Apple Watch2014年底發表,相較於歷史動輒百年的機械腕錶不論就設計思維與使用、操作方式甚至運作原理當然都不能相比;但在穿戴型裝置漸漸發揚光大的現在,Apple Watch依舊被許多熱愛機械鐘錶的人們所接受。
然而,關於Apple Watch為什麼要設計成方形?有諸多猜測。或許是為了內部的硬體零件佈局,也有一種說法是Apple希望自家的腕錶可以跟圓形居多的瑞士機械製錶做出區別,這雖然只是猜測,但這樣的想法,不其實跟許多希望創造出獨特性的「瑞士製錶品牌」不謀而合嗎?那Apple Watch的方形錶殼何以被稱為是Crossover風格?關鍵有兩個。首先就是極為豐富的錶面可以切換,有偏向運動的計時表面、偵測運動內容的錶面;也有簡單經典的三針錶面。再者,Apple Watch也搭載可說是引領瑞士製錶界的「快速更換錶帶」方式。現在許多瑞士製錶品牌紛紛推出方便的快速拆卸錶帶系統,解決了過去若要換錶帶,不是需要跑一趟錶店;就是要自備拆卸工具,更可能在過程中傷及錶殼。不過,在五年前就這麼做的Apple會想出這套方式,或許與Apple方便的網路購物模式有關,Apple Watch配戴者若想換種風格,只要上網直接選購便可以快速入手。正式穿搭時有皮革錶帶、米蘭帶、傳統鍊帶;休閒運動風格也有橡膠錶帶及與Nike合作的運動型錶帶,還有中性穿搭的尼龍錶帶可以選擇,Apple除了錶殼設計跳脫傳統的瑞士製錶及現今的多數圓形智能腕錶,在腕錶實用與穿搭性的選擇,設計邏輯也相當縝密。
Apple Watch方形設計與多數傳統瑞士機械製錶品牌做出區隔,科技感受極為濃厚。
Apple Watch具備快速更換錶帶裝置,配戴者可隨著不同需求及場合快速替換不同錶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