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酒的世界在逐步改變中。各種不同文化、風格的烈酒異軍突起,烈酒的世界益發多姿多彩,滋味也跟著百花齊放,台灣在烈酒風潮再起的情況下,可說是滋味紛呈,而不同類型的獨特品項也讓品飲者眼睛為之一亮,威士忌的世界在現今的台灣,也愈顯繽紛。
拜蘇格蘭威士忌的「強力放送」所致,台灣一直是烈酒集團兵家必爭的彈丸之地,除了蘇格蘭大廠力爭龍頭寶座之外,近年也有諸多小品牌仍然在市場成長動能衰退之時逆勢崛起,同時也不乏新興品牌。不論內需、外銷的潛力都不容小覷。
目前台灣的烈酒市場發展,呈現了幾個有趣的趨勢。
受到Covid-19疫情衝擊,台灣市場這幾年的威士忌進口量,呈現了雲霄飛車般的態勢,在2019年創下新高後,在2020年受到疫情衝擊大幅縮水,而2021年5月起雖因疫情升高導致即飲通路被迫停業了將近兩個月,但是在非即飲消費增多之下,全年進口量反而回升,根據IWSR在2022發表的台灣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台灣的威士忌進口量不僅沒有受到疫情影響而衰退,而且還有5.7%的小幅成長,雖然目前市場胃納量看似暫時趨近飽和,但是預估未來五年的整體市場發展仍將持續樂觀,來自各國的威士忌進口量也將持續小幅成長。
2022,有幾個趨勢可以關注,首先是台灣威士忌市場在近幾年雲霄飛車的態勢之下,大品牌也面臨銷量被零星品牌蠶食的現象,雖然2022單一麥芽威士忌蘇格登、格蘭利威、百富仍佔市場前三名,但整體蘇格蘭威士忌的進口量增長速度略微放緩,美國威士忌去年衰退12.5%,在所有進口威士忌來源國中呈現最大的負成長,但其實進口量仍比2016年的數量還高,預估未來仍會回歸既有的成長趨勢;至於愛爾蘭威士忌雖然市占率不高,不過進口量年增率高達41.3%,在所有進口國中成長幅度最大,預估未來的進口數量和能見度都會有所進步。日本威士忌隨著主要酒商與多家新興酒廠穩定投入市場,預期未來中高價品項仍是市場追逐的焦點。
這樣的態勢,讓品飲者客群的喜好逐漸「分眾」,而且在品飲需求上,品飲者更愛「有個性」的產品,尤其是「少量批次」、「非主流工藝技術」的個性化概念最受這些品飲者青睞。由於在資訊取得日趨便利下,諸多產業都遭遇客群破碎化,消費者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更多非主流的小品牌,小品牌有更多機會取得市占率。而這些喜歡「個性化飲酒體驗」的品飲者中,也逐漸與「文青」、「品味者」及「生活風格」掛勾。這些趨勢代表烈酒品牌必須主動出擊,找出自己的「個性」,建立個性化的品牌形象來建構自己的忠實粉絲,也就是說,過去是消費者找品牌,現在完全反其道而行,是品牌必須找出自己個性,甚至透過跨界行銷來建構形象,吸引品飲者「關愛眼神」的有趣現象。
人定勝天
在這樣的態勢之下,品牌的「個性化」讓它們得以另闢蹊徑,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觀點樣態。當然他們的思維可能不太一樣,但卻可以從中理出一條有趣的觀點,而最直接的面向,就是再強化「人」的形象。威士忌品牌透過將其首席釀酒師推上第一線,讓這些酒廠中技藝精湛的經典人物展示他們精準而更有品味的眼光,所以推出以首席釀酒師的「精選」或「調和」,可以說是另一種觀點的精彩做法。
說到首席調酒師,大概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百富的大衛史都華。17歲進入百富工作,到現在超過60年的服務經歷,可以說是威士忌產業中資歷最深的首席調酒師,百富拿他當重點「人形立牌(大誤)」似乎也實至名歸,像是2016年至2020年百富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 25 桶優質原酒,打造的「百富首席調酒師典藏系列」,透過調酒師的觀點闡述大衛史都華超越半世紀的威士忌生涯,蘊藏著百富給他的重要致謝,或是向這位蘇格蘭威士忌產業的傳奇人物致敬的「百富60年首席調酒師六十周年典藏版」,都是以「人」的觀點致敬屬於蘇格蘭威士忌文化的記憶。
而延伸出來的作品,包括近幾年推出的「故事」系列更延續人物的觀點,討論酒廠中另外幾位重要的人士—製桶匠、酒廠經理、翻麥師與糖化師,從橡木桶、燃料(泥煤)到原料(深烘培大麥)所創造的不同思維,推出了包括12年糖心橡木單一麥芽威士忌、14年泥煤週單一麥芽威士忌與26年深烘焙單一麥芽威士忌三支不同於我們熟悉百富風格的有趣作品,雖然最近推出的「石楠蜜香19年」、「傾城玫瑰21年」和「濱海尋秘27年」轉而與百富本身的歷史對話,但這個百富持續在未來五年、十年推展的重點系列,無論是酒款本身的實驗性質與重要職人,抑或是背後傳唱的故事與歷史價值,這都是透過參與釀造威士忌的人事物,透過人文觀點來幫威士忌說故事,這樣的呈現,也相當精彩。
另外一個相當知名的威士忌首席調酒師觀點,大摩也是其中佼佼者之一。近幾年在威士忌業界,大摩應該算是「不斷進化」的其中標的之一,首席調酒師理查・派特森不但有「神之鼻」的稱號,而他在用桶、過桶與調和的技藝,總讓我覺得他總是在向威士忌的極限挑戰,這一次,大摩與 V & A 博物館的合創,可以說是經典再進化的展現;這一個跨界對話,由理查爺爺與日本經典建築師隈研吾一同展開,他們Oloroso雪莉桶 、Apostoles雪莉桶、年份波特桶、美國白橡木桶、蘇格蘭橡木桶(Tay Oak)與日本水楢桶進行對話,利用日本傳統工藝「金繼」製作的「金繼橡木桶」創造了「大摩築光大師系列 No.1 珍稀48年單一麥芽威士忌」,創造了相當有趣的文化觀點碰撞,雖然這支酒全世界只有三瓶,但融合的藝術、文化與傳統觀點的進化,其實無價,而且在跨界創作上,也是相當經典的案例。
品牌個性與實驗精神
從這個觀點延伸出來,另一個有趣的面向則是「品牌選桶」。它詮釋的是屬於品牌集團與品牌首席調酒師的觀點,而每年選出的年度限量選桶,一方面可以說是集團的「火力展現」,也是屬於品牌高度連結死忠品飲者的經典選項。像是自2001年起每年帝亞吉歐由首席調酒師從集團酒廠當中,挑選出最具有品牌特色及最高品質的酒廠,以限量的方式推出的「Special Releases年度限量臻選系列」,今年它們也延續2021年無盡傳說的神祕主題和酒廠特色包裝設計,由首席調酒師Craig Wilson與知名藝術家Ken Taylor聯手打造的全新篇章「Special Releases 2022年度限量臻選系列 無盡傳說2」,精選八支酒款囊括Talisker、The Singleton Of Glen Ord、Mortlach、Lagavulin、Oban、Cardhu、Clynelish,以及首次收藏於年度限量甄選系列的Cameronbridge,並且再次與Ken Taylor合作,運用藝術創作賦予酒款全新的奇幻故事,融合具神秘色彩的野生動物,引領威士忌迷一同探索傳奇酒廠的珍稀風味地圖,打造前所未有的視覺及味覺的極致饗宴,可以說是相當有個性的經典品項。
既然談到酒廠個性,跳出「人」的變數,強調「實驗性」的品牌,也頗受台灣品飲者的青睞。的確,單一麥芽威士忌在世界威士忌行業中確實可以說是「挑戰者」,因為相較於調和式威士忌的品牌觀點的「標準化」,單一麥芽威士忌的觀點其實可以說是「持續地創新」,這可以從單一麥芽威士忌的濫觴— Glenfiddich格蘭菲迪的品牌觀點中就可以看得出來,尤其是2016年開始推出「實驗室系列」展現的開創者思維,創造了屬於單一麥芽威士忌的獨特想像;六年後,「實驗室系列」迎來了它的第五個版本,這個可以屬於威士忌的「偏執狂」觀點,相較於格蘭傑的「科學家」的實驗思維,格蘭菲迪的「實驗」其實比較像是「探險」,它所期待的是一個「超越現況」的嘗試,而這樣的好奇心也讓格蘭菲迪展現了不一樣野心。格蘭菲迪在實驗室系列中,其實做了超過 200多個案子,目前確認可以「出現」的,只有少少的五套,從2017的「精釀啤酒 IPA 風味桶」、「20大師選」,到其後的「冰風暴」、「甘蔗烈火」到今年的「伊甸蘋果」,都可以說是在蘇格蘭威士忌調性中創造不一樣想像的精彩作品。
另一個經典的實驗品牌,則是長於討論所謂風土的艾雷島酒廠—布萊迪,而它最具實驗風格的品牌Octomore絕對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經典系列,這支酒來自於布萊迪酒廠深夜裡的「假設」—如果我們推翻傳統威士忌的釀造法則?如果我們釀造出世界上最重泥煤的威士忌?如果蒸餾後的酒液陳年的時間僅止有傳統習慣一半的時間,然後直接裝瓶?如果更專注於威士忌品質,而不是產量?當這些事情都發生的時候,會創造出什麼樣的ㄧ款威士忌?於是,自2008年推出Octomore 1.1開始,到今年Octomore 13系列的亮相,都以獨特個性、複雜豐富的感官體驗驚豔每一位威士忌愛好者。它的「數字標籤」的確也是一個經典系統,從「使用 100% 蘇格蘭本島麥芽蒸餾,全程陳放在『美國白橡木波本桶』中熟陳 5 年」的「X.1」、「陳放於歐洲橡木桶」的「X.2」,到「100% 來自艾雷島上的大麥蒸餾」的「X.3」、「陳放於Virgin Oak處女桶」的「X.4」與「熟陳雙倍時間」的「10年」,都是屬於Octomore從「疑問」中展現的個性,這是定期都會推出的系列選項,也是每年都值得期待的有趣品項。
的確,這些「哏」或許只是行銷手段,但這不但可以創造品牌價值與議題能見度,甚至退萬步言當你品酩佳釀時,有些好故事與意象可以跟你杯中物連結,作為配酒的「小點心」,其實真的蠻有意思的,這也是威士忌世界的共同觀點,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佳釀品項,豐儉由人,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