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品飲者還是投資者,他們的特質和個性讓威士忌世界越來越熱鬧,Martin Eber 對此帶來了獨到的分析。
TEXT MARTIN EBER TRANSLATION OLIVIA CHEN
隨著越來越多人對烈酒感興趣,各種威士忌族群逐漸形成,從單純的品飲者到收藏家、投資者以及令人戒慎恐懼的「威士忌炒家」,現在的威士忌世界變得是相當複雜。
回到 10 到 15 年前,當時的威士忌世界相對較單純,大家當然還是會收藏威士忌、品飲威士忌和投資威士忌,不過動機較為簡單,主要是出於個人喜好,而不是追隨主流。那時候,日本威士忌還不是這麼有名,也不會因為發行新酒款而癱瘓網站(或是癱瘓交通);定價過高、行銷過度和不成熟的威士忌在市面上也較不常見。
威士忌大受歡迎的現象當然也帶來了很多好面向,大部分的蒸餾廠都提供了更廣泛的酒款選擇,許多「獨立裝瓶廠」(從蒸餾廠購買整桶威士忌,以自己的品牌裝瓶、貼標的廠商)打響了知名度,「新世界威士忌」或是「全球威士忌」的製造商數量也急遽上升,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新興產區包括舊世界葡萄酒國家像是法國、義大利,其他的新世界威士忌產區有澳洲、印度和台灣。

話說回來,這種新興的威士忌主流對各個威士忌族群帶來了什麼影響呢?
首先來聊聊威士忌品飲者,特別是喝威士忌的酒齡有 10 年以上的人,他們對市場現況感到灰心,因為很多他們熟悉或喜愛的酒款已經不再供應,或是貴得不像話,例如麥卡倫 30 年,以前一瓶大概幾千美金,現在如果買得到的話,一瓶是 45,000 港幣。但是往好的方面看,來自新舊、大大小小蒸餾廠的威士忌,可以滿足各種預算需求,五花八門的選項,可以說是慣壞了威士忌品飲者。隨著需求激增,許多威士忌酒吧在香港開幕,像是 Club Qing、House Welley 和 Tiffany’s New York Bar,無論是最講究的威士忌愛好者還是入門者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酒吧。
在 Tiffany’s New York Bar 所在的海景嘉福洲際酒店擔任餐飲總監的 Lars Ruecker,見證了這些變化如何影響消費者的品味,他指出:「我們發現消費者的喜好從主流威士忌轉移到專注釀造工藝或是有當地特色的小型蒸餾廠,另外還有為活動或特殊場合裝瓶的酒款,或是亞洲限定的酒款。」
對於威士忌收藏家,特別是出於個人喜愛而收藏並且也是威士忌酒品飲者的人,現在的情況算是有好有壞,取決於對哪一種類型的純粹收藏者而定。近年來,市面上提供的收藏酒款不勝枚舉,許多收藏家特別鎖定小眾酒款,例如英國蒸餾廠出品的威士忌,值得一提的像是在兩年前才發行第一支威士忌的賓堡 (Bimber);以及澳洲威士忌,特別是來自墨爾本的斯塔華得 (Starward)和雪梨的阿奇玫瑰(Archie Rose)。當然還是有很多收藏家聚焦稀有、高年份的蘇格蘭威士忌,像是大名鼎鼎的麥卡倫(Macallan)、雅柏(Ardbeg)、雲頂(Springbank)、波摩(Bowmore);還有熱門的日本威士忌包括輕井澤 (Karuizawa)、羽生(Hanyu)、山崎(Yamazaki)和秩父(Chichibu),要成為這類型的收藏家,口袋要夠深。
在威士忌人氣暴增之前,長年以來一直都有烈酒拍賣會在香港舉行,不過從線上威士忌拍賣會興起的趨勢,以及每個月在各網站上數以萬計的交易,便可了解到收藏需求的劇增。香港當地的威士忌酒商 Dram Good Stuff 的經營合夥人 Kam Daswani,親身見證拍賣市場如何帶動高端酒款在零售界的銷售,他表示:「在拍賣市場的起飛帶動下,客戶現在購買威士忌不只是為了在近期飲用,更多人學到了可以將威士忌作為長期投資。」

收藏的選項也不再侷限於瓶裝酒。購買威士忌酒桶現在蔚為風潮。收藏家會買下整桶威士忌,最常見的是 200 到 500 升的容量,直接裝瓶;或是繼續熟成,選在未來的某個日期裝瓶。不過由於需求增加但產量減少,近年來現在要向熱門的蘇格蘭蒸餾廠購買酒桶是越來越困難。現在有很多新蒸餾廠願意以預付全額的方式向潛在買家提供新裝桶的威士忌,舉例來說,我向阿奇玫瑰威士忌買了一小桶,計畫在未來用來慶祝家族紀念日。這種統包 式(價格包括新酒、酒桶、熟成/儲存的程序、保險、裝瓶、貼標、稅金和運費)的購買方式和傳統的方式有所不同,傳統上,額外的成本都會分開計算,而且(絕大部分)是由威士忌業主承擔。擁有專屬自己的酒桶當然很吸引人,但是業界不乏訂價過高或詐騙的事件,因此在購買前務必做足功課。
威士忌愛好者 Garreth Christopher 購買過帝亞吉歐(Diageo)的單桶臻選(Casks of Distinction)酒桶自飲和與朋友分享,單桶臻選的酒款是來自帝亞吉歐旗下的蘇格蘭蒸餾廠。Christopher 最近裝瓶了 33 年的達爾維尼(Dalwhinnie) 威士忌,他分享:「我買過一些單桶臻選,我認為這些威士忌的來源是有保障的,而且事實上,酒液的品質真的非常好。」

投資者和收藏家之間的界線常常是模糊的,然而希望獲得回報的投資者必須確定威士忌未開封,並保持在適當的條件下(直立放置,並遠離陽光和極端溫度)。投資者這種類型的威士忌族群也有增加的趨勢,不難理解為什麼像萊坊(Knight Frank)這樣的法律事務所等公司,在分析追踪稀有蘇格蘭單一麥芽威士忌的「稀有威士忌指數」後,表示稀有蘇格蘭威士忌的價值在過去十年中增長了586%。
我再分享一些例子,讓您對這樣的成長趨勢更有感,一對羽生伊知郎鬼牌麥芽威士忌在 2017 年時於邦瀚斯(Bonhams) 拍賣會以 12 萬港幣拍出。2020 年年初,一對同樣的酒款以 44.6 萬港幣拍出(11 月時,羽生伊知郎撲克牌威士忌全套 54 件的拍價更高達 1,189 萬港幣)。三年前,一瓶 1962 60 年的麥卡倫在蘇富比(Sotheby’s)拍賣會以 150 萬英鎊拍出,類似的酒款在 2000 年時的售價「才」7.5 萬美金。
當然這些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也確實說明威士忌已成為一種普遍的投資項目。所以選擇酒桶時,抱持謹慎的態度和做功課是很重要的。
最後要介紹的威士忌族群(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是「威士忌炒家」,他們被許多威士忌人士鄙視,全因現在的市 場狀態才催生出這樣的族群。炒家們的目的是在短時間內賺錢,他們以零售價購入威士忌,當市場上供不應求時,他們在以高價賣出。炒家並非是威士忌圈獨有的族群(每當有新的 Supreme 限量商品發行時,看看 eBay 就知道),這個族群也不會消失,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有些蒸餾廠對這樣的族群採取了防堵的措施,例如多諾赫(Dornoch)蒸餾廠效法威利旺卡(Willy Wonka)巧克力工廠,在首次發行酒款時,將一張金票藏在其中一瓶的橡木塞下,得到金票的幸運兒可以免費獲得一桶威士忌,但必須在兩年內兌換,藉此鼓勵購買者開瓶並享用威士忌。
威士忌世界發生了這麼多變化,對於威士忌愛好者而言究竟是好是壞?和人生中大部分的事情一樣,都是一體兩面的。我的想法是,不如好好坐下來,幫自己倒上一杯,細細品味,享受當下。